升息

經濟部統計處今(20)日公布最新外銷訂單數據,10 月外銷訂單 528.7 億美元,月增 2.9%,年減 4.6%,主因受通膨及升息效應影響,全球經濟成長趨緩,終端需求低迷,產業持續去化庫存所致。

美勞工部 15 日公布 10 月份生產者物價指數月減 0.5%,創下 2020 年 4 月以來的最大跌幅,且 CPI 亦低於預期,市場對通膨高峰已過的信心增加。但 PPI 與市場預期差距過大,科技業及零售業均提出客戶在精簡成本及非民生必需品的消費減少,下滑過快是否可能反造成通貨緊縮是市場應留意之處。

不同於 10 月的烏雲罩頂,11 月美股氣勢如虹。數據顯示就業市場降溫、聯準會表示是否升息要觀察一段時間再做決定,加上 10 月份 CPI 低於預期,帶動 11 月的美股一路上漲。輝達連續 10 天上漲,漲幅高達 20%且市值大增 2,200 億,而外界依然關切美中衝突是否會影響輝達未來營收。

商益「聽進理投」節目專訪中租基金平台的蘇皓毅總經理,揭開基金平台運作機制。透過基金平台的優勢是什麼?投資的要訣又是什麼?蘇總經理表示投資應盡早開始,也提醒民眾應採取定期定額的長期投資穩健累積資產,並透過平台提供的工具降低人性對決策造成的影響。

聯準會於 2 日公布利率決議,如市場預期維持利率不變。雖然美國第 3 季 GDP 遠超過市場預期,就業市場保持強勁且通膨離聯準會 2% 的目標尚遠,會讓聯準會再度升息。但主席鮑威爾於談話中表示之前升息已逐漸看到流動性緊縮效果,之後會依照經濟數據討論做出適當決策,但現階段未考慮到降息可能。

經濟學家研判,由於風險偏向通膨率高於預期,全球央行近期不可能降息,明年下半年才會「由升轉降」。大多數受訪專家認為,首次降息之後,並不代表進入激進的降息週期。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者稱,促使央行調降利率的原因,只是為了因應通膨下降,所以降低實質利率的限制性水準,僅少數人表示,是因為通膨率夠低而採取降息。

美國 26 日公布第 3 季 GDP 為 4.9%,不僅創下 2 年來新高,也讓市場滿地眼鏡碎片。因為自聯準會升息以來,美國經濟會因升息而趨緩的聲量隨著利率高漲而越發高昂,但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成長力道之強,聯準會主席 Powell 都公開表示意外。也強調經濟降溫才能使通膨下降至 2%以內。

聯準會主席鮑威爾 19 日在紐約發表談話,他表示通膨有好轉跡象,但聯準會將堅決執行將通膨降至 2%以下的目標。雖然認為高利率會對所有人造成影響,但鮑威爾不認為現在利率太高。鮑威爾認為勞動市場和經濟成長需要進一步降溫才能讓通膨下降至 2%以下,但對於之後政策走向及何時降息等問題並未表態。

根據 Mortgage News Daily 的報導,美國 30 年抵押貸款利率 18 日升至 8%,達到 23 年新高。根據穆迪最新調查,2019 年美國僅 2 個州的家庭收入中位數無法負擔抵押貸款,至今已增加至 12 個州。已有住宅互助協會致信美財政部長葉倫要求提供協助。

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總裁戴莉 5 日指出,以名目聯邦基金利率減去未來一年通膨預期所得到的實質聯邦基金利率幾乎高於所有中性值衡量標準。不過,美國經濟仍有相當大的成長動力、恢復平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整體通膨率雖已大幅下滑、但離目標仍高出將近 2 個百分點。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