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報導,上週散戶投資人在 iShares 20 年期以上美國公債 ETF(TLT.US)的日均成交量寫下 2020 年 3 月以來新高。面對美債價格跌至 2010 年以來低點,散戶趁機進場布局,第三季期間,散戶流入 TLT 的資金增至 12 億美元,遠高於第二季的 7.46 億美元。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於上週五確認台灣的評等為 AA,展望穩定。惠譽亞太區主權評等主管湯馬斯(Thomas Rookmaaker)透露,台灣的主權評等原是 AA+,但考慮地緣政治的因素,減去一個等級,確認台灣的評等為 AA,展望穩定。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亞太區銀行評等副總陳怡如表示,儘管今年前六個月的貸款需求增長趨緩,但惠譽授評之台灣銀行的獲利能力可望在 2023 年持續增長。而獲利能力的持續改善、平穩的風險狀況和資本緩衝,以及穩定的經營環境,將鞏固其穩定的信用狀況。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信評亞太區保險評等副總吳傑佩表示,接軌IFRS17準則不會改變受評保險業務的風險結構或盈利能力,對台灣壽險業評等的影響料將有限。惠譽將於2023年底或2024年初修訂《保險評等標準》,將納入新指標、更新後指標進最新評等標準。
美元資產在台灣外匯存底部位占比最高,對於近期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將美國的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等從最高評級的「AAA」降至「AA+」,外匯局長蔡烱民 8 月 4 日表示,美債不管在安全性、流動性最高的美元資產,仍是最好的標的,降評並不會影響央行的資產配置。
惠譽預估,美國一般政府赤字 GDP占比將自 2022 年的 3.7% 跳升至 2023 年的 6.3%,2024 年、2025 年將分別進一步升至 6.6%、6.9%。於美國股市 1 日盤後宣布將美國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等自「AAA」降至「AA+」,評等展望自「負面」改為「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