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外界指中央應立法開徵囤房特別稅,財政部表示,房屋稅屬「地方稅」,各縣市經濟、交通發展不一,因此 2.0 方案仍授權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而地方將按納稅義務人持有的「全國總戶數」,採差別稅率課徵,克服中央不易訂定全國統一標準及城鄉差距問題。
囤房稅實施未能有效控制房價,原因在於該稅制沒有徹底討論房屋價值本身,只是就自用與非自用來課稅,沒有解決影響房價的問題。建議建立一個合乎常理的房屋標準價格,使房屋課稅現值貼近市價,才能讓囤房稅發揮增加持有稅、加速空屋釋出的效果。
政府將推出「房屋稅差別稅率 2.0 方案」,改採「全國歸戶」,提高非自住稅率,以遏止不動產投機炒作、健全房市發展。目前全台已有 10 個縣市採行囤房稅措施。未來若採全國歸戶後,在全國各縣市都有囤房者,將無所遁形,觸及囤房稅最高稅率。細節將在週四行政院會後公開。
面對民生商品的價格上漲,左派往往傾向用大政府的思維,例如在生產或銷售環節加稅、增加更多管制、限縮金流等作法,而且是大刀闊斧的直接改革;右派重視的是引導,資金像大水一樣,把渠道挖好挖寬,引導大水流到對的方向或位置,那就不容易水災。這種策略,其實會比「囤房稅」的政策效果更好,對於社會的整體副作用也相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