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工具的出現會扼殺人類的創意嗎?在《2023 Generative AI 年會》中,政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李怡志在教學現場發現,生成藝術工具幫助素人克服「從不會到會」的挑戰,也幫助有設計背景的人創造意料之外的想像。
2023 Generative AI 年會 5/6-5/7 在台北舉行,第一天從使用方法出發,討論如何透過 AI 工具解放人類的時間。第二天則探討 AI 與人的關係,以及導入 AI 的教育現場反思。
2023 Generative AI 年會在台北舉行,線上與線下共有 500 多位來自不同產業的工作者參與盛會。在年會第一天,數據科學家尹相志、Infuse AI 共同創辦人薛良斌、AmazingTalker 團隊分享如何與 AI 合作,善用 AI 工具讓人類變得更強,自重複性的庶務中解放,創造生活與工作的新機會!
NVIDIA 在台灣有團隊,但到底 NVIDIA 台灣是什麼樣的存在?《商益》採訪到 NVIDIA 台灣的業務協理邾亦為(Alex)、資深產品經理陳易昇(Steve),請他們分享在 AIGC 變得如此火熱的現在,提供九成以上人工智慧算力晶片的 NVIDIA 又看到了什麼趨勢?
在 AIGC (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社群上,可以一直看到李怡志每天持續不斷在「練習」各種圖片生成,而新聞媒體又是受到生成式 AI 衝擊最嚴重的產業之一。《商益》採訪李怡志,請他分享自己的研究與創作過程,以及如何思考 AIGC 對產業的影響?
《商益》專訪到尹相志,請他分享該如何正確理解 AIGC 的技術?以及將會帶來的產業衝擊。
ChatGPT、Midjourney 等生成式 AI 如今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但是在法律上的爭議也不斷湧現,像是訓練這些人工智慧模型的資料是否有侵權?這些訓練好的模型有無偏見或歧視?模型所生成的內容,在智慧財產權和著作權上又該如何看待?我們專訪到侯宜秀,試圖了解生成式 AI 帶來的社會、商業與法律問題。
李慕約到底看到了什麼趨勢?又是如何思考 AIGC 對商業的影響?《商益》專訪李慕約,透過他的分享,讓讀者可以對 AIGC 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