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AI 技術正以相當驚人的速度不斷進步,科技企業正在爭相開發應用生成式 AI 技術的軟體與服務,未來你的手機有可能成為 AI 主流裝置。

市場看好繪圖處理器大廠輝達(NVIDIA)可望成為人工智慧(AI)風潮下最大受惠者之一。黃仁勳的身家今年飆增 98%,至 273 億美元,是美國及全球科技億萬富豪中身家漲幅之最。

在特斯拉 2023 年股東會後,馬斯克接受 CNBC 採訪,他說 OpenAI 的名字是他想的,他也參與招募公司的關鍵人物。他對 OpenAI 從一個非營利組織轉變成營利組織感到失望,認為這不是當初他投資的目的。

美國國會正就監管 AI 尋求共識,OpenAI 執行長阿特曼首次赴國會聽證,面對議員提出有關 AI 影響選舉、就業和過度集中於少數企業的問題,他呼籲成立專責機構加強規範。

科技不再妨礙著你與現實世界的互動,反而是強化你與這個世界的連結的工具。未來科技不該只存在於你手上的 iPhone,或是你頭上的 VR/AR 設備,科技應該是隱身在你我之間的生活中,化為我們環境背景中的一部份。

關於 AI 會取代人力的討論越來越多,AI 到底什麼時候會搶走我們的工作呢?鋒哥在這一集「聽進理投」分享,為什麼新技術的出現反而帶來更多機會。活在 AI 時代,我們又該去哪裡挖金礦?

OpenAI 的 CEO Sam Altman 在麻省理工學院與科學家對談。有關掌握 AI 紅利創業,Sam Altman 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創業者幾個建議。

CNBC 公布 「2023 最顛覆的 50 家新創」(2023 CNBC Disruptor 50 companies),檢視這張名單,會發現 AI 的力量如此強大,其中有 21 家公司認為 AI 影響他們 50% 以上的營收。

未來創造性思維將是最重要的技能,其次才是分析思維和科技純熟度。最後一項尤為重要,因為技術發展將成為新舊職位汰換的關鍵驅動因素。

OpenAI 在 2023 年 4 月的網站流量爬升到全球第 17 名,單月流量為 18 億次。Similarweb 近期也發佈分析,2023 年 1 月OpenAI 流量月增率高達 131.6%,但 2 月之後,每月流量成長率逐步減少。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