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益書摘

商益書摘

商益精選書摘

本書摘出自天下雜誌出版《執行力的修練》,內容談到「執行力四紀律」的修練之道,將焦點落在「如何做到」的實際執行面,告訴讀者「如何才能貫徹執行力?」

本書摘出自天下雜誌出版《執行力的修練》,內容談到什麼是「領先指標」,什麼是「落後指標」,並舉了兩個例子說明為什麼設定「領先指標」能幫助人事半功倍達成自己想要的目標。

本書摘出自商周出版《都問AI吧!ChatGPT上手的第一本書》,內容談到 GPT 的自然語言生成能力可用於重複性任務的自動化,將影響多個產業與職業。GPT 興起之後,哪些工作會被創造出來,又有哪些工作會消失呢?

本文內容出自《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認為半導體短缺的主因是需求成長,而不是供給問題。由個人電腦、5G 手機、AI 資料中心所帶動的需求,最終而言,是市場對運算力永無止境的需求所驅動的。

最近「晶片戰爭(CHIP WAR)」引起許多討論,在了解半導體的技術沿革,國際間的政治角力之外,要理解台積電創立的脈絡,也不可不知 1980 年代台積電在台灣成立的政治背景。特別是當時政府的技術官僚如何協助台積電募資,當時的「大老闆」對於這新興的產業接受度如何,我們非常推薦閱讀這篇文章!這篇書摘來自《學李國鼎做事:推動台灣工業發展的關鍵人與重要事》,作者曾在 2015 年採訪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談創業始末,補充了當時政府技術官僚從旁協助台積電成立的歷史脈絡。

本文內容出自天下雜誌《晶片戰爭》(CHIP WAR),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梳理台積電初期創立的歷史與政府的支持,作者寫道:「打從創立之初,台積電就不是一家真正的民營企業,而是台灣政府的專案。」在這篇書摘中,也解釋張忠謀如何創造數位時代的古騰堡時刻。

本文內容出自天下雜誌《晶片戰爭》(CHIP WAR),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回顧 1960 年代,探討蘇聯雖然擁有全球最頂尖的理論物理學家,但半導體產業卻不發達的原因。

國際貨幣基金(IMF)主席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曾提出警告,世界經濟正面臨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考驗」,大威脅將重塑我們熟悉的世界。想要在大威脅下生存,現在就必須開始準備,才不會驚慌失措,進退失據。

巴菲特自己沒有動筆寫過一本,如何選股的系統方法,不過他在波克夏的年報裡給股東的信、《財星》雜誌(Fortune)發表的文章,都有人幫他匯整出「巴菲特的選股標準」:意義(Meaning)、護城河(Moat)、管理團隊(Management)、和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

推力的效果能長久維持嗎?一種可能是,人們因為維持現狀的偏見、懶惰、拖延等理由,一開始表現出預設的行為,但在一段時間後便認真研究情勢,明智地改變原來的行為。在這樣的世界,選擇設計只有短暫的效果。但如果推力的效果很持久,那麼選擇設計就很重要,可以持續發揮數十年的影響。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