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 2022/06/17

市場動盪起伏,投資人該怎麼辦?

2022 年全球遭遇商品短缺、通貨膨脹、升息焦慮,今年 S&P 500 指數已經跌掉 20% 以上。投資人到底該怎麼做來保護資產呢?本文作者認為股市尚未觸底,也在文末提供 7 個投資建議。

A Frugal Doctor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本篇來自 A Frugal Doctor,原文題目為:Markets are in turmoil, what should we do? 商益獲作者授權翻譯轉載。作者 Gus Zhang 為美國達拉斯執業的精神科醫師,著有《The Physician's Pocket Guide to Financial Independence》一書,經營 A Frugal Doctor 個人部落格,專注於財務獨立的主題寫作。

投資人注意,市場正經過一段不穩定氣流,請繫緊安全帶!

最近我寫了一篇殖利率倒掛的文章,預期接下來 2 年可能有經濟衰退發生。但事實指出,經濟衰退可能早就開始了。在 2022 年第一季,美國 GDP 出乎意料地下滑了 1.4%。

根據定義,GDP 連續兩季下滑即是經濟衰退,若 GDP 在今年第二季再次下滑,就能確定美國已步入經濟衰退了。

中國清零、烏俄戰爭,全球面臨商品短缺的困境

舉目所見,市場滿是憂鬱與絕望。雖然各地的生活好像復歸正常,但是疫情尚未休止。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商品與服務出口國,中國嚴峻(但不切實際)的清零政策造成全球經濟中斷與出口短缺。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尚未止息,各式商品持續短缺。在美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缺貨使父母們焦慮得不得了。烏俄戰爭也可能造成全球的糧食危機。衛生紙跟 PS5 缺貨確實讓人困擾,但那些缺乏食物跟配方奶的家庭又該怎麼辦?我無法想像如果我們面臨嚴重的糧食短缺,人們會有多恐慌。

目前全球短缺的不只是日常消費品而已。如果你在醫院工作,你可能會發現全美的醫院都面臨顯影劑的短缺。眾所周知,美國的顯影劑來自中國製造。我所工作的醫院(相信其他醫院也是)小心翼翼地使用顯影劑以應對各式緊急狀況。

通膨與升息憂慮重挫市場

通貨膨脹依然相當嚴重,2022 年 4 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年增率達 8.3%(譯註:5 月 CPI 年增率為 8.6%),儘管聯準會今年 3、5 月分別升息 1 碼跟 2 碼,但居高不下的 CPI 意味著未來很可能進一步升息(譯註:聯準會 6 月升息 3 碼)。

股市是最能反應市場情緒的觀測器,毫無意外近期的市場相當悲觀。S&P 500 指數一年多前首次突破 4,000 點(2021/04/01),現在卻回到 3,000 多點,一整年的獲利都不見了(不包含配息),投資人在短期內看不到股市前景。

股市可能還沒觸底

儘管現在看起來前景黯淡,但在股市好轉前恐會經歷更糟的情況。雖然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但市場可能還沒觸底。

根據過去經濟衰退的經驗,股市從高點墜落的損失是驚人的。舉例來說,2007 至 2009 年的全球金融危機,S&P 500 指數的跌幅超過 55%。如果這個跌幅發生在今年,意味著 S&P 500 指數會跌到 2,000 點,或是倒退回 2014 年的位置!

商益製作,數據來源:A Frugal Doctor

請留意上表僅列出 S&P 500 指數的價格,沒有計入股利再投資的數據(若將股利再投入,資產的跌幅會小一點)。

檢視歷史數據,會發現近期股市的波動算是相對溫和。在 2022 年 5 月 12 日,S&P 500 指數的跌幅「只有」18.06%。我們目前已經步入熊市階段,但跟上表列出的前三大跌幅相比還不算多。如果經濟衰退真的降臨,那麼市場可能還會下跌更多。

寫到這裡,還沒說明 S&P 500 指數的年化報酬率就是我的疏忽了。

即使經歷前述的三大經濟衰退,長期來看,S&P 500 指數大約有 10% 的複利年化報酬率。

「投機」的資產崩盤了

到目前為止,整體股票市場的跌幅看起來還算溫和,但是有更多投機性的資產已經崩盤。在經濟低迷時,這種情況時常發生,投資的情緒瞬間從興奮轉為恐慌,投資人緊急撤退到安全的地方,大量資金從風險較高的資產流出。

舉例來說,NASDAQ-100 指數包含大部分的科技股,跌幅比 S&P 500 指數更慘重。今年 S&P 500 指數下跌 18% 的時候,NASDAQ-100 指數下跌超過 27%,跌幅多了 50%。同樣的,波動性極高的加密貨幣資產,跌得更多。加密貨幣市場中的老大哥比特幣,從去年 11 月的最高點(1 顆 69,000美元)起算,至今跌掉 70% 以上。

tradingview.com

上圖呈現S&P 500 指數、NASDAQ-100 指數、比特幣自去年 11 月以來的價格變化與跌幅。

恐慌指標尚未觸頂

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The Chicago Board of Options Exchange, CBOE)在 1993 年推出 VIX 恐慌指數(Volatility Index)。VIX 指數的計算是基於 S&P 500 指數期權未來 30 天的價格。VIX 指數呈現了未來 30 天市場預期的波動性,也常被視為股市的「恐慌指標」(fear gauge)。

VIX 一般介於 10~20 之間,在市場劇烈波動的時候,其數值會超過 20。在股市嚴重下跌的時候,VIX 會往上飆到超過好幾個標準差。在 2020 年疫情爆發時,VIX 指數漲到超過 80,在2007~2009 年的金融海嘯期間,VIX 指數漲到 50 以上並維持了好幾週,期間還曾飆過 70、80左右。

最近 VIX 指數在 5 月 12 日達到 32.56 點,並曾在 3 月 7 日達到 36.45 的高點。VIX 在市場波動時上升,不少人認為 VIX 還沒到達高點,因此也推論市場尚未觸底。

股災又來了,我們該怎麼辦?

好消息是,美國的經濟跟股市在經濟衰退後,從來沒有爬不起來過。

一如往常,這次股市下跌看起來是暫時的。長期來看,投資人在未來還是會遇到股市下跌的時刻。當然,對於那些看著自己的資產在眼前蒸發的人來說,這些話並沒有什麼安慰的作用。

無奈的是,在股市低迷的時候,並沒有什麼普世通用的建議能告訴投資人「現在該怎麼做」,畢竟每個人的財務狀況都不一樣。但是,本文提供幾個思考點如下:

  • 首先,不要恐慌!
    現在不適合在恐懼或貪婪的情緒之下,做出倉促或衝動的決定。對大多數的投資人來說,現在最該做的是堅持到底,並維持你原先的投資計畫。
  • 擁有足夠的現金
    現在沒有任何資產是完全安全的,就算是債券基金也表現不佳。在通膨率創 40 年新高的情況下,持有現金雖然感覺很差,但是在經濟持續下行時,擁有足夠的緊急預備金非常關鍵。若你的現金流不穩定,或工作會受經濟衰退影響,緊急預備金就更加重要的,可以的話甚至應該增加規模以確保安全。

    雖然很想在股市創新低時進場撿便宜,但千萬不要動用你的緊急預備金,否則你可能接到一把從高處墜落的刀。
  • 讓投資行為符合投資時間
    個人的整體投資規劃非常重要。如果你的投資時間在 10 年以上,於股市低迷時持續投資或許是最好的決定。長期而言,對買進並持有的投資人來說,市場下跌意味著買進打折的股票,且股票依然是長期成長的最佳資產。如果你持續每月定期定額投資退休帳戶,你應該繼續這麼做。當然,如果你不打算長期投資,趕緊把資產移出市場,好好保護它吧!

    別在長期目標上採取短期行動,也別在短期目標上承擔長期風險。
  • 資產配置
    同樣的,確保你的資產配置符合你的投資時間與風險承受度。在經濟與市場不穩定的時期,投機且高風險的資產價格會下跌(因為投資人會撤退去安全的地方),投機的泡泡在此時會完全破滅。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投資組合包括 S&P 500 指數型基金,長期持有它是令人安心的,因為S&P 500 指數所包含的公司有穩固的基礎。

    然而,加密貨幣、迷因股(meme stocks)這類投機性的資產就不是如此了,雖然我不喜歡在市場下行時候建議任何人賣掉資產。但是,「持續投資」這個建議只適用於傳統且穩定的資產,因為你能有足夠的了解。如果你的投資組合以投機居多,也許是時候停損並撤退了,因為沒有穩固根基的資產,可能難以回升。
  • 再平衡
    市場下跌是再平衡投資組合的好時機。賣出 A 資產,買進 B 資產可能要為實現的損益繳交資本利得稅,但如果賣出資產的損益為負就能減免稅務。這稱作「稅務虧賣」(tax loss harvesting),可以用來抵銷投資組合中的資本利得。(譯註:台灣沒有資本利得稅。)
  • 不要槓桿
    關於槓桿我寫過數篇文章,例如這篇文章談槓桿型 ETF。在牛市時期(例如過去這十年),槓桿型的投資組合績效會超越非槓桿型者。要注意的是,任何形式的槓桿都是危險的,特別是股市高度波動的時期。如果你的投資組合中有槓桿的成分,是時機好好考慮要不要保留它了。難以預測的市場走勢將會消滅開槓桿的投資人。(譯註:槓桿型ETF不可長期持有。)
  • 不要擇時
    在下跌的市場中獲利有許多方式,例如投資反向型 ETF、放空、選擇權等。在 2020 年疫情爆發的時候,我嘗試過幾個擇時的投資工具,發現不值得這樣做,也領悟沒有任何方法能預測市場何時觸底。許多長期投資人想等市場觸底再「all-in」,雖然在低點入市非常誘人,但這是不可能的。怎麼說?

    在 2020 年因疫情造成的經濟衰退中,市場在當年的 3 月 23 日觸底,許多人預期各地會持續封城到夏天,且經濟要好幾年才會復甦。(譯註:該年 4 月股市開始上漲,至 2022 年 5 月已超越疫情前的水準。)

結論:不要因為恐懼而做出衝動決定

生活在不確定的時代,放眼所見,難尋樂觀的蹤跡。2022 年股市劇烈動盪,此時評估整體的財務狀況與投資策略至關重要。

不要因為恐懼而做出衝動的決定,你應該要堅持著長期的目標。在牛市時期,股市上漲,每個人乍看之下都是投資天才。巴菲特說過,只有在退潮時你才會發現誰沒穿褲子(only when the tide goes out do you discover who's been swimming naked.)。堅持正確的投資原則,你就不會在經濟衰退時光著身體游泳。

謝謝你的閱讀,祝你投資愉快!

核稿編輯:李柏鋒

《商益》是一個新成立的財經商業媒體,相信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訂閱 Substack 電子報。

原始出處:
Markets are in turmoil, what should we do?

延伸閱讀:
日本股市真的失落三十年?美國醫師的回測結果令人驚訝!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