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減緩 台灣11月出口衰退13.1%近7年最大跌幅
受需求放緩與中國清零的連鎖效應衝擊,外貿旺季效應落空,財政部 12/7 公布 11 月出口金額 361.3 億美元、年減 13.1%,創近 7 年來最大跌幅;11 大貨品全面衰退,表現「黯淡無光」,主力貨品電子零組件出口翻黑,終結連 42 紅。
本文來自合作媒體中央社,商益獲授權轉載。
財政部公布 11 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11 月出口金額 361.3 億美元、為 19個月來低點,年減 13.1%、連 3 黑,創民國 105 年 2 月以來最大跌幅;進口金額 327 億美元、年減 8.6%。累計 1 至 11 月出口 4,437.8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9.4%。
展望後市,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按季節性走勢推估,12 月出口值將落在 358億美元至 374 億美元之間,預估區間為年減 12% 至年減 8%。

蔡美娜直言,11 月外貿可用「黯淡無光」形容,年減幅度 13.1%,光是中國因素就占約 6 成 6。
蔡美娜指出,全球高通膨、升息壓力下,終端需求萎縮,加上中國繼續清零抗疫,其生產活動受干擾,供應鏈持續進行庫存調整,造成出口旺季效應落空;進口同步衰退,主因是原油以外國際原物料行情普遍回落,及景氣轉淡、廠商備料趨於審慎。

蔡美娜表示,出口 11 大主要貨品項目,除傳產外銷承壓,科技類貨品也展露疲態,全面落入年減,為 105 年 5 月以來首見,主要是中國需求減緩,影響最為深遠。
出口重中之重的電子零組件,無法抵擋外在大環境走弱,出口 151.5 億美元,年減4.9%,終止連 42 紅,無緣挑戰正成長最長週期;蔡美娜表示,主因除與全球消費性電子景氣低靡有關,研判也受中國 COVID-19(2019 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升溫,衝擊國際品牌智慧型手機新機產能,所引發的連鎖效應影響。
另一指標貨品,資通與視聽產品 11 月出口 53.85 億元、年減 5.4%。蔡美娜分析,網通產品需求雖有支撐,但是個人電腦、電腦零附件、儲存媒體等買氣急速下滑,尤其是中國與香港市場。
檢視出口年減超過 3 成的貨品,即塑橡膠及其製品與光學器材,蔡美娜表示,兩者都是受買氣不振、價格走軟、廠商積極調降產能因應影響,導致表現最為弱勢,分別創連 9 黑與連 13 黑。
衰退幅度落在 2 成至 3 成者,包含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化學品、紡織品。蔡美娜指出,主要反映客戶端態度觀望,目前仍處於積極去化庫存階段。
過去市況較穩定的礦產品,11 月出口 12.3 億元、年減 8.2%,終止連 20 紅。蔡美娜表示,主要是廠商安排檢修、出貨量減少,同時價格漲勢也出現收斂。
觀察 11 月主要市場,蔡美娜指出,除對日本出口受電子零組件支撐、維持正成長 15%外,其餘均下挫;其中,又以對中國與香港出口最弱勢,跌幅擴大至 20.9 %,除了連4 黑,更創 102 年 3 月以來最重跌勢。
蔡美娜表示,台灣 11 月對歐洲、美國出口各年減 19%、11.3 %,皆以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外銷衰退最多,對東協則年減 4.5%;累計前 11 月對東協、日、美出口規模已跨越歷年全年水準,年增率各達 17.4%、17.3%、15.9%,對歐洲增加 8.6%,但對中港微減 0.1%。

責任編輯:陳涵書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訂閱 Substack 電子報。
延伸閱讀:
台灣去年出口東協突破700億美元 哪個國家進口最多台灣貨
11月CPI漲2.35%創9個月最低增速 仍有輸入性通膨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