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CPI漲2.35%創9個月最低增速 仍有輸入性通膨壓力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 11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 2.35%,創下 9 個月來最小漲幅,民眾最有感的外食費也創下近半年最小漲幅,主計總處官員表示,這波外食費上漲已經有接近尾聲的跡象。
本文來自合作媒體中央社,商益獲授權轉載。
主計總處統計,11 月 CPI 年增率為 2.35%,為今年 3 月以來的最低增速;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 CPI 年增率為 2.86%,也較 10 月的 2.97% 收斂。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表示,11 月 CPI 創下近 9 個月最小漲幅有兩大原因,一是近期天候穩定,蔬菜水果價格下跌,其次,國際油價漲幅稍緩,加上貨物稅減徵的基期因素,使得油料費年增率轉跌,因而抵消部分 CPI 漲幅。
至於民眾最有感的外食費,11 月上漲 5.81%,為近半年最小漲幅;若觀察月變動,曹志弘指出,近 3 個月外食費月增率都小於 0.2%,接近長期平均月變動 0.15% 的水準,這波外食費漲勢已有趨近尾聲的跡象。
而 11 月重要民生物資 CPI 年增率為 6.53%,和 10 月逼近 7% 的漲幅相比,也有收斂。
隨著 CPI 增速放緩,外界關注通膨是否已經降溫,曹志弘表示,主要國家持續採行貨幣緊縮以抑制通膨,加上中國防疫措施削弱生產及需求動能,國際原物料價格多呈下滑;只要國際原物料價格走跌趨勢不變,便有助於減輕物價上漲的壓力。
但曹志弘也說,新台幣兌美元大幅貶值,使得以新台幣計價的進口物價指數年增率達12.62% 的雙位數成長,輸入性通膨壓力仍存。
國際局勢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主計總處持續關注未來物價走勢,曹志弘表示,12 月CPI 可能因油料費基期因素減半,年增率稍微擴大至 2.6% 上下,但不至於突破 3%;按照主計總處估算,全年平均 CPI 達到 3% 的機率也非常小。
責任編輯:陳涵書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訂閱 Substack 電子報。
延伸閱讀:
升息通膨夾擊 11月消費信心創逾13年新低
上海商銀(5876)12/6-12/8現金增資股票申購,中籤賺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