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以後還要工作嗎?研究:不少年長者迫於經濟壓力不得不勞動
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近期發布「年長勞工與退休調查報告」,研究發現 2020 年年長者在整體勞動力佔比 23.6%,突破 1948 年以來的紀錄。研究者認為,這個現象的原因來自於戰後嬰兒潮步入老年,壽命延長以及退休年齡延後之故。
報告中討論經濟上的變動讓年長勞工遭遇哪些挑戰?根據過去的研究數據,在 2008 年金融海嘯之後,在 55 歲以上的年長者裡,每 10 位中就有 4 位還在勞動力市場裡,勞動力參與率是過去 50 年來的最高。2020 年,年長者在整體勞動力佔比 23.6%,也突破 1948 年以來的紀錄。研究者認為,這個現象的原因來自於戰後嬰兒潮步入老年,壽命延長以及退休年齡延後之故。
有些超過 60 歲的年長勞動者樂在工作,從中獲得成就感,但也有不少年長者是迫於經濟壓力不得不勞動,從事低薪、需要大量體力的工作,而這些工作並不能幫助他們順利退休。
研究點出,年長勞工面臨的挑戰尤其多,例如職場上的年齡歧視,過時的技能,體力與健康衰退,使他們協商薪水時處於弱勢,加上整體經濟環境下行的壓力,許多年長勞工被困在不理想的工作上。
整體來說,在 2000 年後,有越來越多 65 歲以上的年長者積極找工作,沒有大學學歷者,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居多,沒有資源妥善建立退休規劃,年長勞工的生活並不容易。

從上圖可見,1982 年以來 55-64 歲及 65 歲以上的男性與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其中55-64 歲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從 40 年前的 41.8% 成長到 60.1%,65 歲以上男性則從 17.8% 成長到 23.7%。

上圖顯示,未受過高等教育者,不論在 55-64 歲還是 65 歲以上,從事勞力工作的比例最高。勞力工作包括搬運重物、久站等較消耗體的的工作。
此外,沒有高等教育學歷者,被迫退休的的比率也比較高。從下圖可見,無大學學歷者,55-64 歲被退休比例為 58.6%,65 歲以上者被退休比例為 47.5%。

在美國的調查之外,我們也可以觀察台灣 65 歲以上的年長者的勞動情況。下圖是 2001-2021 年台灣 65 歲以上勞動參與率的變化圖表,在 2001 年,此年齡層勞參率是 7.39%,曾在 2005 年下降到 7.27%,但其後逐年上升,到了 2019 年是 8.32%,2020 年以後勞參率則明顯增長。

從美國與台灣的數據可見,年長者投入勞動力市場的比率有上升的趨勢,過時的技能將在薪資談判上處於劣勢,未提前規劃退休後的金流來源與支出預算,可能必須回到勞動市場維持生計。職場工作者不妨提早構想 65 歲以後的生活規劃,思考哪些工作較不受體力與年齡的限制,為自己打造理想的人生。
註:勞動力參與率(%)=勞動力/該年齡層勞動力人口
核稿編輯:李柏鋒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訂閱 Substack 電子報。
原始出處:
The Older Workers and Retirement Chartbook
延伸閱讀:
【聽進理投】勞退基金一個月虧兩千億,我會沒有退休金可以領嗎?|商益總編李柏鋒主講
勞保費率明年調漲到12%還不夠 為什麼勞保還是會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