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如何擊敗Intel成為晶片設計巨頭?
本篇文章討論 AMD 如何在數年之間超越 Intel 成為晶片設計巨頭,它在產業趨勢變化中,採取了哪些行動大膽創新。
CNBC 近期發佈 AMD 特別報導,討論 AMD 如何在數年之間超越 Intel 成為晶片設計巨頭,也採訪 AMD 的 CEO 蘇姿丰(Lisa Su),談談 AMD 在產業趨勢變化中所做過的各種權衡與策略佈局。蘇姿丰說,你需要一整套技術才能成為世界一流的公司,要佔據領先的地位,商業模式與資本模型都要跟以前不一樣。

AMD 的 CEO 蘇姿丰(Lisa Su)。圖片來源:Reuters / 達志影像
AMD/超微(Advanced Micro Devices)的市值在今年 2 月首度以 1,977.5 億美元超過 Intel 的 1,972.4 億美元。Intel 在電腦處理器的市場一直佔有一席之地,但 AMD 勇於跨入新領域讓它取得了領先地位。目前特斯拉的電動車與 NASA 的火星探測器、5G 基地台與全球最快的超級電腦都使用 AMD 晶片。
AMD 演化史
在數十年前,沒有人會預料 AMD 能打敗 Intel。Intel 創立於 1968 年,AMD 則晚一年誕生。在 1970 年代,AMD 已開始製造電腦晶片,1980 年代則是 Intel 的第二大供應商。在兩者結束合作後,AMD 研發生產與 Intel x86 軟體相容的產品。
為此,Intel 告上法院,但是 1995 年 AMD 取得了持續設計 x86 晶片的權利,使得個人電腦的價格更有競爭性。
隨著科技進步,製造晶片的成本越來越高昂,蓋一座晶片廠要投入數十億美元的資金與好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AMD 後來專注設計跟測試晶片,它沒有任何晶片廠。
2006 年,AMD 用 54 億美元收購無晶片廠的 ATI 公司,2009 年 AMD 將製造部門分離出來,即名為 GlobalFoundries 的晶圓代工廠。半導體專家 Jay Goldberg 認為,這是 AMD 不再需要為製造煩惱,可以真正專心研發的轉捩點。
GlobalFoundries 在 2021 年公開上市,主要製造防鎖死煞車系統或儀表板顯示器等非高階的晶片,而 AMD 則成為台積電的客戶,由台積電來代工 AMD 最先進的晶片技術。

AMD第 4 代 EPYC 伺服器處理器,採台積電 5 奈米製程。圖片來源:Reuters / 達志影像
AMD 追上 Intel
專注設計先進微處理器的 AMD 有兩個對手,一個是研發圖形處理器 GPU 的 Nvidia,一個是研發中央處理器 CPU 的 Intel。雖然 AMD 在 GPU 跟 CPU 的市占率遠低於它的競爭對手,但是 AMD 斷捨離製造晶片的業務亦減少了資本支出,使它在晶片設計上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
AMD 不再製造晶片,反觀 Intel 在 2021 年投入雙倍的資源在製造上,Intel 在亞利桑那州與俄亥俄州蓋晶片廠,共斥資約 1,200 億美元。雖然它們擁有「世界最大晶片製造地」的稱號,但還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才能真正投入生產。

2022 年 9 月,美國總統拜登在俄亥俄州的 Intel 半導體廠動工典禮發表談話。圖片來源:Reuters / 達志影像
半導體專家 Jay Goldberg 認為 Intel 的腳步還不夠快,Intel 也自承明年會失去一些市占率,這將讓 AMD 有增加客戶的機會。
AMD 在 2017 年首次發布的「Zen」處理器被視為該公司成功的關鍵,有分析師認為「Zen」拯救 AMD 脫離破產邊緣。此外,AWS、Google Cloud、Oracle、IBM、Microsoft Azure 也是 AMD 資料中心的客戶。
蘇姿丰表示「Zen」是他最喜歡的產品,「如果你回顧 AMD 五年前的業務,AMD 有超過 80-90% 的重心放在消費者市場,例如個人電腦與遊戲等等。我認為轉向高效能運算、資料中心會是最具有策略性的決策。」
從 2017 到 2021 年,AMD 的營收從 53 億美元成長到超過 160 億美元,漲幅有 3 倍之多。反觀同期 Intel 的營收從 690 億美元成長到 790 億美元,僅有 25% 的成長幅度。蘇姿丰在 2014 年接任 CEO,AMD 超越 Intel 的成長速度應歸功於他。
目前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集中在亞洲,晶片短缺的問題也點出了美國過度依賴在海外製造的晶片。蘇姿丰說:「美國晶片法案顯示了,半導體產業不僅是一個國家經濟繁榮的來源,也攸關國家安全。」
根據 AMD 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2022 Q3 的營收遜於上一季的表現,EPS 也低於預期,是受到需求降低的影響。今年 AMD 分別斥資 19 億與 490 億美元收購雲端新創 Pensando 與晶片公司賽靈思(Xilinx),佈局雲端運算與自適應運算解決方案,如果沒有放下自行製造晶片這個業務,AMD 也不會有資源跟機會開發全新的商業模式。
最近有消息傳出 Intel 主責晶圓代工事業群的總裁 Randhir Thakur 將離職,也為想跟台積電及三星競爭的 Intel 增加了更多不確定性。

Intel 的 CEO Pat Gelsinger 向拜登說明新半導體廠區規劃(2022-9)。圖片來源:Reuters / 達志影像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訂閱 Substack 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