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益書摘】什麼是「看不見的手」?哥大博雅課導讀經濟學經典《國富論》
《國富論》是首次系統化闡述經濟學的書籍。書中廣範圍的提出自由主義經濟和近代國家的理想型態,所以亞當.斯密才被稱為「近代經濟學之父」或是「古典經濟學之父」。
本文內容出自大是文化《真希望我20歲時修過這堂課:哥倫比亞大學博雅課。 財富和名望之前,你該有的準備》(教養としてのギリシャ・ローマ: 名門コロンビア大学で学んだリベラルアーツの真髄),作者中村聰一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目前於甲南大學從事博雅教育的研究與教學 。
《國富論》「看不見的手」,真面目是利己心促成競爭的環境
英國藉由三角貿易和工業革命持續發展經濟,邁向「重商主義」的道路。這種思想將金銀視為原本就具有價值之物,儲存金銀就是國家富裕的象徵。
因此,最重要的是盡量多多出口,賺取外匯,同時極力縮小進口,抑止金銀流出。英國就在這個方針下,將保護貿易當成政策的頂梁柱。比如將東印度公司設為特許公司,讓它獨占與亞洲地區的交易,也是其中的一環。
蘇格蘭出身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則透過《國富論》(1776 年),對這項政策提出異議。書中指出,原本所謂的國家富裕,不是指金銀的數量,而是國民的富有程度。換句話說,就是國民可以自由購買消費財。
所以出口就不用說了,最好也要積極進口,這麼一來,貿易就不是由部分企業獨占,而是該撤銷進口限制,讓市場自由競爭。不過,進口急速增加後,國內產業就會受到打擊,因此這種改革該花時間慢慢推行。
這本書還延伸談到殖民地政策。北美大陸和印度都是英國財富的泉源,維持殖民地卻要花防衛費和其他高額的成本,所以最好是特別將北美大陸視為獨立國家,締結同盟。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雖然《國富論》中「看不見的手」的形容很出名,但這並不是要提倡自由放任及市場萬能主義。亞當.斯密著眼的是勞動中的分工系統。人類從事各式各樣的職業,並在社會和公司扮演各式各樣的角色,這就是分工。這時,人不一定會為了整個社會和整間公司工作。相比之下,為了獲得回報,為了維持自己及家人生活的意念更強。換句話說,許多勞動者在某種意義上是利己的。
不過,要讓利益最大化,就少不了要獲得別人的認同、因應需求。只要每個人依循利己之心,反覆在這方面努力和下工夫,市場就會產生競爭的環境,最後整個社會的產能就會提升,變得富裕。這就是「看不見的手」。
另外,為了實現這一點,國家的職責應該集中在三個大方向,那就是國防、司法及公共事業。雖然從不久前的絕對王權看來恍如隔世,但其用意也不是自由放任。關鍵還是在於阻止部分企業與國家聯手、獨占市場。
無論如何,《國富論》是首次系統化闡述經濟學的書籍。書中廣範圍的提出自由主義經濟和近代國家的理想型態,所以亞當.斯密才被稱為「近代經濟學之父」或是「古典經濟學之父」。
另外,美國從 1775 年與英國展開獨立戰爭,該書發行後約四個月,就通過了《獨立宣言》(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不過兩國的戰鬥依然持續,連法國、西班牙、荷蘭及其他國家也參戰,規模變得龐大。結果,英國就於 1783 年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責任編輯:陳涵書
《商益》是一個新成立的財經商業媒體,相信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我們的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訂閱我們的 Subst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