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都去哪了?讓戶頭越來越多錢的 8 個方法
明明沒什麼花錢,但錢都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到底該怎麼存錢?本文整理 8 個方法幫助你的理財路能越走越順利。
你的戶頭有多少存款呢?是不是總感覺不夠花?明明沒什麼花錢,但錢都不知道到哪裡去了,你也是這樣嗎?想要脫離月光族的一員,卻總是失敗?萬事起頭難,先從這 8 個小方法開始,試著做看看,可以幫助你的理財路越走越順利。
1. 記錄開支
你記得上上禮拜二的午餐吃了什麼嗎?相信大部分人都不記得了,既然你連兩個禮拜前吃了什麼都不記得,又怎麼會記得那餐花了多少錢呢?
「我為什麼存不到錢?」、「到底都把錢花去哪了?」、「是不是買了太多不必要的東西?」你在看著存摺的時候,有沒有浮現過以上問題?
會有這些問題,代表你沒有記帳的習慣!想要存錢,第一步是:搞清楚你花了多少錢!記帳最主要的目的在於「檢討」,首先要做紀錄,才有檢討的空間。現在有很app 都很方便,不再像以前一樣需要一本厚厚收支簿,只要一隻手按按數字和分類,就可以輕鬆記帳。
2. 制定預算
記帳就像「抓漏」一樣,要好好去分析,不然記了十年的帳你也不會有任何改變,首要就是知道哪裡「漏水」,找到哪裡漏水後並不是就沒事了,還要把漏水處補起來,這就是「預算」的功能。當你記帳後,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一個月大概要花多少錢可以過正常的生活,這時候就可以開始擬定預算了。
先將支出的項目分類,並依照比例的方式去規畫,例如:每個月要把薪水的 30% 存下,這部分就算是儲蓄預算。要怎麼去分配數額其實看個人,畢竟每個人所要花費的項目都不同,可以先依預算表試著做 1-2 個月,再慢慢調整,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支出和理想生活品質的平衡點。
也要特別提醒,預算不只是為了節流,更是為了開源。簡單來說,你有編多少預算在投資自己的專業上?不管是買書、上課,或是添購專業設備、軟體,想辦法把錢花在讓自己能賺回更多錢的地方,「支出」也就變成了「投資」。
3. 削減開支
如果你遲遲無法省下預期的錢,那就該削減開支了,請再次審試你的預算表,看看哪些項目是可以取捨掉的,電影一定要看 GOLD CLASS 頂級影廳嗎?難道不能夠看一般廳就好?或是已經付了半年會費卻只打開過兩次的 Netflix,請你誠實地問問自己:「真的有需要嗎?」
削減開支不是要讓你過更差的生活,那樣是堅持不下去的。但是如果你每週吃三次大餐,在預算編列時減少到只剩下一次,其實你的日常生活並不會受影響,甚至覺得那一次特別珍貴、特殊,而且對你的健康也更好。
4. 設定目標
有明確的目標能幫助你堅持下去,而跟小時候在制定讀書計畫一樣,你的理財計畫也該分成短期、中期、長期目標,短期可以是緊急預備金或 1-3 年的用錢計畫,中期則重在 3-5 年的目標,長期計劃則可以是退休金或其他較長遠的規劃。
5. 優先順序
你的預算計畫可能會跟目標有所衝突,但在收入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就必須合理分配現金流,才能在有限的資源裡最大化想要的事物,這時候確立優先順序就很重要,預算計畫並不是一個既定公式,而應該依照事件的重要性做適當調整。
6. 合適方法
理財這條路上,沒有對所有人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你的。要加速達成短期或長期目標有很多方法,如股票、基金、房地產,依照你可以承擔的風險、資金和利率去分配現金流,不要隨便聽信網路或電視上的投資專家。他的方法可能好也可能不好,即使是好的,也不見得適合你,不管做什麼投資,都一定要評估風險並認真檢視到底是否適合自己。
7. 自動儲蓄
如果真的很容易不小心把錢花光光,那或許你比較適合強迫儲蓄的方法,如開通銀行的零存整付,讓帳戶定期定額幫你自動儲蓄,或是每個月把可以用的錢轉到另外一個戶頭,強迫自己只動用那個戶頭的錢。
必須自己手動,一來會有情緒,例如你想犒賞自己結果亂花錢,二來你會忘記,該存錢卻沒有存。
8. 檢視進度
在做這麼多之後,別忘了每個月定期檢視預算和儲蓄目標進度,看著銀行帳戶裡越來越多的金額,可以幫助你更有動力去執行目標,或盡快發現問題點來調整或改善儲蓄計畫。
現在,打開你的行事曆,將上面的八個行動,安排成實際的待辦事項吧!
核稿編輯:陳涵書
《商益》是一個新成立的財經商業媒體,相信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我們的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訂閱我們的 Subst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