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已開發國家經濟成長放緩,恐增加停滯性通膨風險
世界銀行發布《全球經濟展望報告》(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本月下修經濟成長率為 2.6%。報告指出疫情與戰爭不止拉升通膨率也影響全球經濟復甦,這將提高全球步入停滯性通膨的風險,也對中、低收入的經濟體造成打擊。
世界銀行 6/7 發布《全球經濟展望報告》(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今年 1 月原預測 已開發經濟體 2022 年成長率為 3.8%,本月下修為 2.6%。報告指出疫情與戰爭不只拉升通膨率,也影響全球經濟復甦,這將提高全球步入停滯性通膨的風險,也會對中、低收入的經濟體造成打擊。

世界銀行總裁 David Malpass 說:「烏俄戰爭、中國封城、供應鏈中斷,停滯性通膨風險正衝擊全球經濟成長,許多國家將難以避免經濟衰退。因此,提高生產(增加供給)與降低貿易阻力是當務之急。」例如較高的能源價格會降低實質收入,提高產品的成本,特別是仰賴進口能源的國家。
本報告中也回顧了 1970 年代的停滯性通膨,指出當時已開發國家透過急遽的升息來控制通膨,卻也對發展中經濟體與新興市場造成金融危機。
當前的經濟環境與 1970 年代的通膨有以下三個相似的情況:已開發經濟體寬鬆的貨幣政策,能源供應受阻導致油價飆漲、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EMDEs, emerging market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面臨緊縮的貨幣政策。


然而,跟 1970 年代相比,現在的美元強勁,商品價格的上漲幅度較低(註:2022 年 4 月美國 CPI 年增率 8.3%,1974 年 11 月 CPI 年增率 12%,1980 年 4 月CPI 年增率 14.5%),且主要經濟體的資產負債表也比過去穩健。更重要的是,跟過去相比,現在已開發國家的中央銀行在施行穩定物價的政策時,更重視與民眾的溝通,三十年來在維持穩定通膨率這件事上已在民眾心中建立可信的紀錄。
世界銀行認為,全球通膨將在明年有所緩和,但依然會高於理想的通膨標準(2%),若通膨持續升高,經濟成長停滯,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恐怕會發生金融危機。

世界銀行經濟展望研究部主任 Ayhan Kose 說:「實行透明與可信的貨幣政策,維持央行的獨立性,可以錨定民眾對通膨的預期,以達到穩定通膨率的效果。」
本報告也建議各國應避免施行過於扭曲的政策,例如價格管制、補貼、禁止出口等,這些決策可能加劇商品價格上漲。
核稿編輯:李柏鋒
《商益》是一個新成立的財經商業媒體,相信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我們的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訂閱我們的 Substack。
原始出處:
Stagflation Risk Rises Amid Sharp Slowdown in Growth
The World Bank :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延伸閱讀:
IMF報告:全球外匯存底,美元佔比剩不到六成
美國商務部長說出中國商品是否降關稅的判斷準則
聯準會升息使美元走強各大銀行競推美元優利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