躉售物價指數年底退場!未來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接軌國際
編製時間長達 70 年的躉售物價指數(WPI)將於今年底退場,自明年起停編。主計總處表示,若想了解出廠價格,可看 110 年 1 月起創編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也更便於跨國比較,讓統計方式與國際接軌。
本文來自合作媒體中央社,商益獲授權轉載。
主計總處每月初發布物價概況,除了眾人熟知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還會公布可以反映廠商進貨成本的躉售物價指數(WPI)。
WPI 編製有其時空背景,一開始查價是調查批發價格,民國 80 年後改為生產者的出廠價格,並納入進出口物價項目。
但也因為 WPI 涵蓋進口物價、出口物價以及國產內銷物價,有進口、又有出口,導致總指數意涵不夠明確,須進一步檢視細部數據,才能了解其意義。
舉例來說,今年前 8 月PPI、WPI 年增率分別為 11.86%、13.88%,WPI 漲勢明顯大於 PPI;從 8 月數據來看,PPI 年增率已滑落至個位數 8.72%,WPI年增率還是有11.54%。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解釋,WP I漲幅明顯較大,關鍵在於 WPI 包含進口物價指數,今年以來俄烏戰爭爆發,導致國際原物料價格飆漲,以新台幣計價的進口物價指數漲幅一度超過 20%,拉抬整體 WPI 漲勢,年增率自然高出 PPI 一截。
放眼國際,主要國家編製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觀察出廠價格已行之有年,主計總處也在 110 年 1 月起開始編列 PPI,111 年 1 月起便可計算年增率、觀察數列變化。
主計總處指出,統計應隨著國際趨勢愈做愈精細,且除了國內應用,也常用於國際比較,大原則會跟隨國際趨勢走;基於上述原因,主計總處將於今年底停編 WPI,日本、韓國同樣是編製 PPI 後,便停編 WPI。
主計總處補充,雖然今年底停編 WPI,但 112 年 1 月至 114 年 12 月將另編「國產與進口品物價指數」,與原本的 WPI 涵蓋範圍相同,可供參考。

責任編輯:陳涵書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訂閱 Substack 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