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 2022/05/27

想買房怎樣才是準備好了?自住買房前先問這 6 個問題

不管要不要買房,這都是每個人就其價值觀及經濟狀況評估過後的選擇。如果你是買房派的,那正巧,我們今天要來聊聊,買房前需要先思考的幾件事情。

夏文日
Photo Credit:unsplash

一直以來,要不要買房的問題總是爭論不休。對支持買房者來說,買房等同生活穩定下來的象徵,會有自己的「家」的歸屬感。而反對買房派則認為,現在房價太高,就算買了房,辛苦二、三十年繳完房貸後,很快又要入住養老院了,不如把錢留下來可以有更多的現金流創造更高收益。

其實,不管要不要買房,這都是每個人就其價值觀及經濟狀況評估過後的選擇。如果你是買房派的,那正巧,我們今天要來聊聊,買房前需要先思考的幾件事情。當然,本文是針對自住者,若你是投資客又另當別論了。

1. 你的財務狀況安全嗎?

在討論買房的問題前,有個基本條件:至少你的財務狀況不能太糟糕!要是目前還有多筆卡債、信貸,那請先處理好你的債務,否則,最後債台高築,房子也只會淪落到被抵押拍賣掉。

有個故事是這樣的:

H 是個事業有成的青年,育有一子一女,才 40 歲就在桃園買了一棟三樓透天,買房後沒多久,就因為工作外派長期待在中國,留下妻小獨自住在桃園的房子。日子就這樣過了5、6年,H 慢慢地債務越欠越多,房貸也開始繳不出來,最後房子被債主聲請法拍,也因為房子的關係讓妻子無法諒解,最終只能走向離婚一途。

如果經濟狀況好一點,還算收支平衡,那請衡量是否負擔得起日後的房貸、未來的財務規劃以及繳完房貸後還能否達到財務安全。若故事中的 H 有考慮過財務狀況的話,或許當初就不會買下那間房子。

2. 想在這個地區待多久?

如果你的經濟只能負擔得起一間房子,那這個問題就很重要了!剛買房初期,會需要比較多的開銷,如設計、裝潢、家具甚至是專業清潔費等,大約數十萬不等(也有百萬起跳的),通常要住 5-7 年才能攤平這些費用,加上政府為了打房,針對短期交易課很重的房地合一稅,若之後有可能會去外地工作,那應該要思考,買房計畫是否先暫緩。

3. 未來的修繕費用?

自己的房子和租房不一樣,租房族如果有漏水或修繕費用,都可以一通電話打給房東解決,而買房子就必須全部自己來。根據主計處統計,住宅維修費今年來可說是工料雙漲,甚至在去年 12 月創下了歷史新高,這些都是未來會衍伸的費用,你也可以每年預留房價的 0.5-1% 作為房屋的修繕準備金,避免突然有東西壞掉措手不及。

4. 你想要怎麼樣的家?

想要幾間臥室?要住學區附近?有沒有喜歡的社區?能接受的通勤時間?這些都是在買房子前必須要思考的點,問題這麼多,其實核心問題只有一個,就是:你想要什麼樣子的家?

而如果你已經結婚或有打算要結婚,那買房可就不只是你一個人的事了,請跟你的人生隊友深入談談,彼此對「家」的想像是什麼模樣。

5. 拿得出多少頭期款?

在買房子的第一關,首先都會遇到頭期款或自備款夠不夠的問題,一般買房的頭期款大多是房屋總價的2-3成左右,且通常需要一次付清。因此,能拿得出多少頭期款,也代表你能夠負擔房價的天花板。

6. 預估能貸到幾成?

在買房時,一般都是先選定物件並簽約後,銀行才會評估要核貸幾成,而直接影響到核貸的成數的條件有:物件條件、申貸人的收入、信用評分及其他包含職業或公司規模等的個人綜合條件。

貸到的成數決定了你未來每個月的還款金額,若房子是在精華區且貸款人有穩定的工作和不錯的薪水,很有機會貸到 7-8 成,但如果有造成還款來源不穩定的因素,核貸成數就會相對較低。值得注意的是,若你是公司負責人,那銀行要看的會是公司的營收,而不是看你每個月的固定薪水。

買房所要考慮的不只是房子本身的價格,還有很其他各方面的考量,像是:生活方式會不會有大幅度的改變、能否繼續維持現在的生活品質,這些都是買房前一定要想清楚的事,以確定您是否有能力買房。

現在的房價居高不下,甚至很可能是許多人人生中最大的一個財務決策,請好好思考以上的問題,問自己真的準備好要買房了嗎?

 

 

核稿編輯:陳涵書

 

《商益》是一個新成立的財經商業媒體,相信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我們的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訂閱我們的 Substack

 

延伸閱讀: 
【商益書摘】《零阻力改變》:明知這樣做對自己好,為何總是做不到?
你的財務安全嗎?7 項關鍵財務指標,你打幾個勾?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