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尚義:加入中國中芯是一生中愚蠢的事
台積電前共同營運長蔣尚義在今年 3 月接受美國「電腦歷史博物館」(CHM)口述歷史訪談,除了談論參與中芯的緣起,蔣尚義還在訪談中提及 10 年前產業合作發展 18 吋晶圓的一段歷史。
本文來自合作媒體中央社,商益獲授權轉載。
台積電前共同營運長蔣尚義兩度進出中國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震撼半導體業界。他在今年 3 月接受美國「電腦歷史博物館」(CHM)口述歷史訪談,表示加入中芯是個錯誤決定,也是一生中做過愚蠢的事情之一。
蔣尚義 2013 年自台積電二度退休後,於 2016 年擔任中芯獨立董事。由於過去他是台積電的研發大將,且中芯是大陸重點扶植的半導體廠,是台積電的競爭對手,蔣尚義加入中芯,引起各界高度關注,議論紛紛。
蔣尚義在訪談中說,他會加入中芯主要是台積電老同事、前中芯執行長邱慈雲請他幫忙。由於事涉敏感,後來改邀他擔任獨立董事,也有獲得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首肯。
蔣尚義於 2019 年卸下中芯獨立董事職務後,轉往武漢弘芯擔任執行長;不久武漢弘芯爆發財務問題,蔣尚義於2020年底回鍋擔任中芯副董事長及執行董事,不到1年時間,他在 2021 年再度請辭,離開中芯。
回顧過去,蔣尚義表示,加入中芯是個錯誤。他說,人的一生中有時會做出蠢事,加入中芯是他做過的蠢事之一。
蔣尚義表示,由於美國的制裁,中芯無法購買先進製程設備,無法生產 7 奈米;蔣尚義透露,他的美國公民身分,讓他不被信任。
除了談論參與中芯的緣起,蔣尚義還在訪談中提及 10 年前產業合作發展 18 吋晶圓的一段歷史。他說,台積電因為發現這會讓自身與英特爾(Intel)和三星(Samsung)競爭喪失優勢,決定將 18 吋晶圓發展計畫喊卡,全力投入 12 吋晶圓先進製程,今天才能在先進製程競賽中領先。

責任編輯:陳涵書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訂閱 Substack 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