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配置 2022/08/09 會員免費

小資不適合指數化投資跟資產配置?想分散投資風險該怎麼做?

指數化投資能用於分散個別證券的風險,資產配置則用於分散特定資產種類的風險。有人說,這些分散風險的方式,在資產小的時候都沒必要,真的是這樣嗎?這篇文章即從成本、報酬和風險三個角度,來探討不同資產大小的人所面臨相關狀況的異同,以及這些說法的合理性。

ffaarr 小資不適合指數化投資跟資產配置?想分散投資風險該怎麼做?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TPG Images

在投資方法中,指數化投資能用於分散個別證券的風險,資產配置則用於分散特定資產種類的風險。但有一種常見的說法,這些分散風險的方式,在資產小的時候都沒必要,只有資產夠大才需要。

在這種說法中,主要包括三種看法:

  1. 資產小還作分散,會耗費過多成本
  2. 資產小的時候必須集中追求更高的報酬來快速增加資產
  3. 資產大才需要分散風險

這篇文章即從成本、報酬和風險三個角度,來探討不同資產大小的人所面臨相關狀況的異同,以及這些說法的合理性。

一、 成本:

如果一個策略本身合理,但需花費過高的成本(包括金錢以及時間精力),與達成的效益不成比例,那就不是個好的作法。

在以往缺少合適的指數投資工具情況下,小資族自行購買許多證券來分散風險,的確很可能會耗費過多的交易成本和時間成本,而另一種有分散功能的主動基金則本身費用成本較高。

但現在已有低費用的指數基金和 ETF 等指數化投資工具可供使用,能很方便地以相當低的費用來分散個別標的風險,成本已不成為障礙。

而就不同類似資產的配置來說,可以簡單使用股、債兩支ETF,甚至一支平衡型指數ETF 就能作出適合自己風險的配置,即使資產很小,也不需要花過多金錢和時間成本就能做到。

相較於指數化投資的低成本,主動投資反而可能因為較多的買賣進出,而花費更多的交易成本(選股長期持有的投資策略,則可能成本略低於指數化投資),而以花費的時間精力來說,無論資產大小,主動投資都明顯要高於指數化投資。

二、報酬:

1、主動投資未必預期報酬較高:

指數化投資獲得的是市場平均報酬,所以使用非指數化投資的方式,包括主動選股、使用主動基金或是擇時進出等等,即使多承擔各種風險,也未必就能獲得更高的平均預期報酬,而如果投資的成本較高,反而會獲得更低的預期報酬。(例如超短線的當沖進出,甚至預期平均報酬很可能是負的)

使用主動投資的方式,確定能改變的只是「報酬的分布狀況」,亦即在有些情況下拿到高於指數平均報酬,但有些情況下拿到更低的報酬,平均起來並未能獲得較高的預期報酬,這點無論資金大小都是一樣的。

繼續閱讀會員專屬內容
即刻獲得金融投資、生活理財、商管分析全方位獨家內容
立即註冊免費觀看
已是會員?登入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