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Combinator:新創公司如何在景氣不佳時活下去?
矽谷創投 Y Combinator 給新創公司在大環境不佳時仍能活下去的生存指南。
矽谷創投 Y Combinator 近期流出一封給新創公司的內部信,指出最近總經局勢不佳,新創公司有哪些生存指南。Michael Seibel 與 Dalton Caldwell 也在 Y Combinator 的Youtube 頻道對談,給予新創公司在大環境不佳時仍能活下去的建議。
什麼是 default alive 跟 default dead?
default dead 是指如果不再募資,公司就會倒閉。反之,default alive 是如果不募資,公司依然能運行。但 default alive 跟獲利不一樣,獲利是指公司的帳戶水位持續上升,但是default alive 是說,也許公司沒有正現金流,但是公司持續成長,能在戶頭歸零之前開始獲利。
新創公司創辦人可以參考「新創成長計算機」,使用者可調整每年、每月、每週的支出與收入,估計此期間的成長率,就能估算出公司將在第幾年開始獲利。

為什麼優秀的新創也會失敗?
錢燒光,公司就會倒,但為什麼許多創辦人會忽略這麼簡單的算數呢?這是因為創辦人很難承認公司也會有弱點,他在團隊與投資人面前必須展現一定能募資成功的自信,但不見得每一輪募資都會成功。
老闆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認為能在未來幾輪的募資脫穎而出,但是總有些不可控的因素,例如「大環境」、「利率」、「無法控制的投資人」等等。當新創募資不如預期,錢燒完了,公司也倒了。因此,為了活下去,一定要多想幾條路。
新創公司要為自己保留容錯空間,因為我們太常在媒體上看到成功的案例,但失敗的案例卻很少被報導。如果募資失敗了,但公司還能活下去(default alive),那也行。最怕的是把資金抓得很緊,公司只有 3 個月的 runway(生命週期,runway 跑完就表示錢燒光了),倘若募資失敗公司也完蛋了。
新創公司的氣勢會影響募資的成敗
新創公司的自信會對募資的結果有正向或反向的加成效應。當新創公司經營得很好,前景也不錯,公司有信心又有氣勢,就不會表現出「拜託你給我錢」的態度。再者,公司經營順利、有發展潛力,很多投資人感興趣,他們彼此之間也會產生競爭心態,投資態度會非常積極。這就是正面的槓桿加成。
相對的,如果公司的資金快燒完了,如果沒拿到這輪募資就慘了,這種 default dead 的公司,其實投資人一眼就能判斷出來。
很多新創公司在 Pitch 的時候,會談營收、成長率、招募計畫,連投資人也會過度看重這些數據,尤其是景氣好的時候。但燒錢率(burn rate)、留存率(retention),這些反而是公司能否繼續存活的關鍵。
新創公司該聽從投資人的主意嗎?
有些投資人會鼓勵新創公司盡快燒錢換得高速成長,有些公司確實衝上雲端了(例如Uber),但也有人失控撞上山壁。有些創辦人會把投資人當老闆,但完全順從投資人的意見,反而會讓公司更快撞牆。能不能好好善用資源,時機比錢更重要。
此外,要燒錢換得成長,千萬不要把錢花在奇怪的地方,例如疫情期間就不要租辦公室,「你要很努力,才能把錢花在對的地方。」
新創不要光拚成長而忽略 Runway
Michael Seibel 在輔導新創時常講:公司創立初期謹慎支出,有盈餘之後就把錢花在讓公司成長的事情上,但創辦人會忽略這件事,常常在只剩下 3~6個月的 runway 時才來求救,但都為時已晚。如果在還有 12-18 個月的runway時就趕快求救,公司還可能找到方法存活。
但是,許多新創公司不夠機警,只是拚了命的想要成長,卻沒有及早覺察公司還剩多少 runway。等到公司快要不行了,也不要肖想有人會收購,畢竟誰喜歡花錢買麻煩?Dalton Caldwell 說:「還有 12~18 個月 runway 的公司,能獲得收購的機會也比 3~6 個月 runway 的公司高。」
發現自己快 default dead 的時候,你該怎麼辦?
第一,刪減人力。人力是很昂貴的,新創常常過度招募,在人力上的支出過多了。誰都不樂見裁員,所以在初期不要製造問題徒增未來的煩惱。
第二,刪減廣告。常看到新創花在廣告上的錢沒有足夠的成效。有些公司認為廣告支出能帶來成長率,公司有成長才有機會成功募資或被收購。但是你的 runway 越來越短都快撞牆了,這時候就更不該緊踩油門衝成長率。
不要不接受公司沒有成長這件事,雖然沒下廣告成長漸緩,也許你擔心別人的眼光,但說實在的,你把錢省下來能讓公司能活久一點,這樣不是更好嗎?
另外,有的公司發現錢不太夠了,想提高產品價格增加營收來損益兩平,但提高售價也意味著用戶的數量會減少。
寧願讓公司活久一點也不要破產
依美國的法規,破產將會在個人的信用紀錄上註記 7 年,所以寧願讓公司活久一點也不要破產。在刪減支出、讓公司能多存活的 1~2 年之間,創辦人可以嘗試開發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Michael Seibel 舉自己與團隊創辦的 Twitch 為例,當時募資了 700~800 萬美元,每月 75 萬美元的營收,但同時每月有上百萬的支出,runway 眼看就要沒了。Twitch 接下來只剩三條路:兩個月後把錢燒光,試圖損益兩平,或是想辦法獲利。
Michael Seibel 的團隊開始刪減支出,例如資遣員工,改變營運的策略,在瀕臨倒閉的半年內,逐步從虧損走向損益兩平,後來每月能獲利 120 萬美元,Twitch終於活了下來。這是 Michael Seibel 深刻感受到不需要去求投資人的感覺。
Dalton Caldwell 也補充,不要認為一定要花掉投資人給的錢才算有執行率,雖然有些合約會要求新創要有多少的燒錢率,但是創辦人在花錢這件事上一定要小心。
重點整理
- 要蓬勃發展的前提是先活下去。有時新創可以在募資後的 1~2 年間推出市場喜愛的商品,有時可能事與願違,但活下去是重點。
- 在整體市場看壞的時候,會讓 runway 變短的事情不要輕易嘗試(例如聽從投資人「多花錢換取成長」的建議)。
- 創辦人要警醒,仔細注意能讓公司存活的數據,不要把這個責任丟給董事會、 CFO 或投資人。
核稿編輯:李柏鋒
《商益》是一個新成立的財經商業媒體,相信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我們的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訂閱我們的 Substack。
原始出處:
Save Your Startup during an Economic Downtur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