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均所得差距縮至1.5倍 逾10年首見
財政部統計處官員指出,執行業務所得兩性差距,可能是因為建築師、律師、醫師等人員的從業比例以男性較高,或是女性遇職場升遷天花板;股利所得上的男女差異,可能與股票繼承以男性為主,或是男性投資金額較高,以及企業負責人、董監事男性比例偏高有關。
本文來自合作媒體中央社,商益獲授權轉載。
財政部公布性別統計年報,2020 年平均每人所得 53 萬 1,174 元;男性平均每人所得為 65 萬 251 元,女性人均所得 41 萬 9,931 元,性別差異倍數縮至 1.5 倍、為 2009以來首見;兩性在股利所得、執行業務所得的失衡較顯著。
財政部今天公布最新性別統計年報,2020 年綜合所得總額達 6 兆 2,954 億元,分析主要所得來源,薪資所得總額 4 兆 9,920 億元、占逾 79% 居冠,股利所得 7,064 億元位居第 2、約占 11%,再來是利息所得 1,928 億元、占約 3%。
根據性別統計年報,男女 2020 年薪資所得差距 1.4 倍,男性 72 萬 868 元、女性 52 萬 9,220 元;執行業務所得方面,男女差異達 1.8 倍,男性 19 萬 8,331 元、女性11 萬 856 元;至於股利所得,男性 15 萬 4,887 元、女性 9 萬 2,238 元,差距 1.7倍。
財政部統計處官員指出,執行業務所得兩性差距,可能是因為建築師、律師、醫師等人員的從業比例以男性較高,或是女性遇職場升遷天花板;股利所得上的男女差異,可能與股票繼承以男性為主,或是男性投資金額較高,以及企業負責人、董監事男性比例偏高有關。
同時,觀察受贈人數性別統計,2021 年國內受贈人數達 25 萬 5,199 人,以男性占 6成為主,女性占 4 成,雖然數字上仍呈現「財產贈與傳子居多」,但隨性別意識高漲,近年男女差異已逐漸收斂,且單看台北國稅局,女性受贈人占達 45%,居五區國稅局之首。
責任編輯:陳涵書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訂閱 Substack
電子報。
原始出處:
110年「財政部性別統計年報」電子書出刊
延伸閱讀:
近3年來,台灣房價漲幅為薪資增幅的4.6倍!
主計處:平均薪資逐年提高 但通膨降低購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