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管理 2023/11/01

看不見車尾燈的單方輾壓:掙扎的傳統車廠遙望穩居領先的特斯拉

特斯拉在 2012 年推出 Model S 時幾近破產,外界均不看好電動車未來發展,傳統車廠亦堅守燃油車路線。但 2018 年特斯拉開始獲利後,汽車業方向開始轉變,十年專注電動車的特斯拉保持市場領先地位且穩定獲利;相較之下,傳統車廠對電動車過晚投入且持續虧損,至今看不到趕上特斯拉的可能。

顏誌廷 shutterstock_2147719465.jpg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特斯拉在 2012 年推出首款量產的電動車 Model S 時幾乎破產,在當時看來 Ford、GM、豐田、本田和其他傳統車廠持續生產燃油車相當合理;之後幾年華爾街分析師對 特斯拉維持「賣出」評級,對沖基金也持續做空,傳統車廠選擇繼續生產燃油車也無法苛責。

但在 2018 年下半年 Tesla Model Y 的銷量明顯成長,特斯拉擺脫虧損且獲利 4.5 億美元時,汽車產業發展方向開始轉變;環保意識抬頭及高漲的能源價格,讓傳統車廠開始加入競爭,他們認為能迎頭趕上特斯拉,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將會異常激烈,特斯拉在不久的將來會再度虧損。

Shutterstock

過去兩年證明傳統車廠錯了,它們錯失最好的發展時機,且被特斯拉遠拋於後。

特斯拉:傳統車廠,You are out!

從去年初起聯準會快速升息,高利率造成消費者購車成本增加,中國電動車廠加入競爭,加上歐盟及美國頒布多項環保協定,汽車市場競爭越來越嚴峻。傳統車廠才意識自己在電動車業務表現有多糟。

Ford 的電動車業務上一季的稅前營收僅有 18 億美元,虧損高達 13 億美元,並在上週延後高達 120 億美元的電動車投資計畫。而 GM 和本田則取消一個 50 億美元的電動車生產計劃。GM 也放棄原先訂定至 2024 年的電動車生產目標,並延後幾款電動車的生產計劃,目的是為了提高這些生產線的獲利能力。

Ford 和 GM 面臨了巨大挑戰:他們無法從生產電動車的流程中獲利。

電動車賺不了錢?特斯拉及比亞迪打臉傳統車廠

當特斯拉在 2018 年下半年淨收入轉虧為盈時,美國的傳統車廠異口同聲表示特斯拉獲利之前已虧損數十億美元,所以生產電動車對其他車廠而言不切實際。以精實著稱的日本豐田汽車為例,集團在 1992 年成立 EV(電動車)開發部,但在 2012 年才啟動「純電動車計畫」,執行長豐田章男也多次高調反對汽車產業全面電動化。

Shutterstock

但特斯拉跟比亞迪等純電動車製造商用實際營運數字證明:電動車產業是有獲利潛力的,只要車廠找到有效率的生產方式。

雖然飽受降價競爭及毛利率下滑的困擾,但特斯拉上季淨利依然達到 18.5 億美元;根據中國比亞迪本週稍早公布的最新財報,車廠上一季獲利達 14 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 82%。加上特斯拉擁有產業先行者優勢,多家車廠如 GM、Ford 及 Rivian 先後加入其充電標準,其電力儲存業務的成長潛力也非常可觀。

Shutterstock

根據特斯拉公布的最新財報及高盛的估計,特斯拉的電動車平均成本降至 37,500 美元,平均銷售價格約為 44,500 美元。而美國汽車平均銷售價格為 48,808 美元,多達 4,000 美元的差距顯示特斯拉在電動車生產流程遙遙領先傳統車廠。

傳統車廠降價與特斯拉競爭  擴大虧損黑洞  

Business Insider 最近對 Tesla Model Y 及 Mercedes-Benz EQE 兩款 SUV 做了一次評比,特斯拉的成本和價格優勢充分展現。同樣在滿電狀態下,Model Y Long Range 的續航里程為 330 英哩(約 531 公里),價格為 48,490 美元(新台幣約 142 萬元);Mercedes-Benz 的內裝當然更為豪華,但續航里程僅 279 英哩(約 449 公里),價格為 80,000美元(新台幣約 234 萬元)。

如果你是消費者,你會買單一輛續航少 60 英哩但卻貴 30,000 美元的電動車嗎?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Kelley Blue Book 針對美國第 3 季電動車銷售數據清楚顯示消費者的選擇,特斯拉處於壓倒性領先:

汽車製造商電動車銷量
Tesla156,621 台
Ford20,962 台
Mercedes10,423 台

傳統車廠也試圖降價與特斯拉競爭,結果就是電動車業務虧損擴大;相較於過去半年多次降價與中國電動車公司競爭的特斯拉,雖然毛利率下滑,但今年第 3 季的毛利率依然超過 16%。

傳統車廠的另一個問題在未針對電動車設計專門的生產流程。它們試圖現有工廠中生產電動車,但現有工廠是為生產燃油車規劃,此外他們嘗試將電池放入現有的燃油車輛設計中,就像福特 F-150 Lightning 電動卡車。

Getty Images

GM 與 LG 能源合資的新工廠在生產電池裝置時也遇到困難,導致部分電動車的生產受到限制。雖然高層管理人員認為這證明生產電動車並不可行,但在外界眼中,傳統車廠試圖以舊的生產流程製造全新產品,不論心態或是作法都未跟上時代腳步前進,被特斯拉遠拋於後也是情理之中。

高利率墊高購車成本  汽貸違約導致大量二手車即將入市

汽車市場的未來看來充滿挑戰。更高的聯準利率增加購車成本,也讓許多車主無力繳交汽車貸款而違約,代表不久後有大量被收回的汽車將進入市場,不管是傳統燃油車或是電動車都將面臨供給增加(二手車數量增加)且需求下降(購車成本增加降低消費意願)的情況,新車價格當然也受到影響。

汽車市場的艱難時期即將到來。誰已經做好充分的準備好整以暇面對困局?高盛給出的數字答案明確:

公司2023 年底預期現金(億美元)長期債務(億美元)
Tesla19024
Ford240890
GM270800

核稿編輯:湯皓茹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比亞迪Q3財報】獲利大躍進!電動車出貨穩居全球第一  市占率可望再提升
特斯拉NACS北美規格新戰力:TOYOTA!2025 年起全面採用
【特斯拉財報】營收獲利雙雙未達預期,馬斯克:高利率影響客戶購車意願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