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重來?高殖利率拖棚,Siegel:通膨環境不利債券
美國銀行 19 日指出,聯準會在疫情期間實施大規模貨幣刺激後,又為了對抗通膨而將利率陡然調高,跟 40 年前的景況頗為相像。Siegel 則受訪指出,債券雖是躲避地緣政治和金融危機的極佳避險資產,在對抗通膨時表現卻非常糟糕。
本文來自合作媒體 MoneyDJ理財網,商益獲授權轉載。
當前貨幣政策變化跟 1980 年代很類似,若以史為鑑,居高不下的公債殖利率及強勢美元可能會就此停留一段較長的時間。 Business Insider 報導,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19 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聯準會(Fed)在新冠疫情爆發期間實施大規模貨幣刺激後,又為了對抗通膨而將利率陡然調高,跟 40 年前的景況頗為相像。
美銀:1980 年代市場反應跟現在很一致,高殖利率恐維持或攀升
美銀報告寫到,1980 年代初期雷根經濟學(Reaganomics)放寬財政政策後,聯準會(Fed)前主席保羅沃克(Paul Volcker)又大幅收緊貨幣政策對抗通膨,導致公債殖利率、美元雙雙跳高。雖然這並非暗示利率、外匯將重返 1980 年代的水位,但當時的市場反應跟現在很一致。
不只如此,美銀表示,過去數十年幫助抑制殖利率的全球化雖未全面反轉、卻有逐漸消退跡象,這讓殖利率有進一步走揚的風險。由於高殖利率通常跟強勢美元正相關,預測美元將維持在歷史高檔。只有當 Fed 放棄對抗通膨、或通膨目標改變,殖利率與美元才可能脫鉤。

美國例外論(exceptionalism,認為美國是獨特的國家、與外國完全不同的理論)也推升美元,大量外國資金流入美國債市及股市,讓美元指數(DXY)自年初以來跳漲了 2.2%。
未來景況如何,端賴接下來的美國經濟環境而定。美銀預測經濟將不著陸(non-landing),這會支撐高漲的殖利率及美元;同樣的結果也會在經濟衰退、通膨卻具僵固性的情境出現。然而,若是軟著陸,或經濟在衰退時陷入通縮,則美元、殖利率都可能下降,只是時間不會一致。
美銀認為,經濟著陸後,美元及債券殖利率即便可能低於當前水準,卻依舊會維持在歷史高附近,主要是受到美國例外論及反全球化趨勢帶動。不過,倘若人們對美國公債能否存續感到憂心,則美元可能轉弱、殖利率則會持續攀升。
Siegel:股票才是極佳的抗通膨標的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知名退休財經教授 Jeremy Siegel 直指,債券在躲避通膨方面表現差勁,是債市最近幾週崩盤的主因,相反地股票卻是極佳的抗通膨標的。
Siegel 17 日接受 CNBC 專訪時指出,債券雖是躲避地緣政治和金融危機的極佳避險資產,在對抗通膨時表現卻非常糟糕。「經過長達 40 年沒有通膨的日子後,大家似乎都忘了通膨不利債券這回事。」
換言之,Siegel 表示,隨著通膨加溫,美國公債躲避股市風險的功能備受打擊,而股票在通膨環境的表現則強上許多。
責任編輯:湯皓茹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升息止步?聯準會主席鮑威爾:通膨好轉但2%目標不變!經濟及就業需同步降溫
美債殖利率明示:美國經濟成長很可能比預期的更強勁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觸及16年新高!舊金山聯儲總裁:相當於FED升息一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