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 2022/05/25

BEST BUY 創辦人:每所大學都該把「創業」列為必修學分

李察・舒茲(Richard M. Schulze)是美國零售商百思買(BEST BUY)的創辦人,談及就讀成本越來越高的大學教育,他認為大學應該設計「創業教育課程」,幫助學生為自己打造理想的人生。

陳涵書 美國百思買 BestBuy 創辦人李察・舒茲(Richard M. Schulze)
Photo Credit: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李察・舒茲(Richard M. Schulze)是美國零售商百思買(BEST BUY)的創辦人,近日在 CNN 商業版發表〈大學應該教給學生什麼? 〉,他認為大學應該設計「創業教育」,幫助學生為自己打造理想的人生。

付出高額學費讀大學,真的還有用嗎?

許多獨角獸企業的創辦人從大學輟學,美國的大學教育在近年來受到人們仔細的檢視,特別是學生平均貸款金額已經超過 3.7 萬美元(約台幣 103.6 萬元),越來越多學生猶豫自己是否要上大學,自己是否還得起貸款?加上疫情所帶來的轉型,隨著線上課程技術越來越成熟,價格合理、負擔得起的線上學程也越來越多,不少人質疑「傳統」的大學教育是否還有意義。

李察・舒茲沒有上過大學,卻是美國明尼蘇達州最大私立大學信託基金的董事會成員。他致力為學生爭取較低的就學成本,好讓學生在大學裡的付出,能得到對人生有幫助的回報。但是,付出高昂的學習成本不代表能獲得最佳的回報,真正重要的是他們如何學習以及學習什麼

學會創業技能,抓住人生的機會

要讓大學教育真正有成效,就要讓學生學習「創業的技能」。不論這個創業技能是主修或副修、是放在人文課程裡讓學生探索創業思維或過程、還是透過競賽或新創孵化器,甚至是設計思考工作坊,教導學生們擁有創業思維與行動都會帶來極佳的成果。

這是因為創業思維能讓學生擁有批判性與創造性的能力,他們可以為世界帶來改變,他們也會帶著熱情、目標與信心進入職場。不論學生要不要創業,受過創業訓練的人更能為自己或老闆抓住機會,甚至創造機會。若面臨困難或挑戰,他們不但能以創新的思維面對,更能調度所需的資源創造更新、更好的解決方案。

有些人說「創業的才能是天生的」,李察・舒茲並不認同這樣的說法。即使是擁有創業天份的人,仍然需要正規的教育與訓練。「正規教育」並不只是了解史實與公式--當然廣泛接受跨領域的思維與知識是非常有價值的事。

李察・舒茲:最好的教育,是教會人們「如何思考」。

「創業教育」是讓學生能以獨特的視角與創意的洞察來對待所學,學生必須要有足夠的信心與勇氣才能跳脫傳統的思維框架去想事情。學生要彼此督促、啟發,不是被動接受老師的灌輸,甚至要比老師更積極投入。

李察・舒茲認為適度的冒險也很值得放入「創業技能」的課程中,這對於培養創新、創造力、創業能力來說是非常關鍵的。最優秀的創業者不是那些第一次出擊就成功的人,他們會持續嘗試並從失敗中學習。在冒險的過程中,學生有專家的指導,能與同學們一起合作,他們在嘗試當中會有一定的安全感,也會知道就算跌倒了,也要跌得漂亮。如果在學校不曾經歷過冒險的經驗,那些有創業潛能的人將永遠不會有勇氣為了實現夢想去承擔風險。

對那些有潛力但出身弱勢的創業家來說,正規教育對他們特別有幫助。經營小型企業是創造財富的方法之一,我們不能讓有才華、有動力的年輕人錯過這個機會。

創業技能,教的是行得通、可操作的方法

不斷攀升的教育成本是個嚴峻的問題,如果我們要學生出社會後表現出色,我們就必須好好處理這個問題。目前教育費用和醫療費用是物價上漲的前兩名,這對於培養人才相當不利,學校必須持續降低學生要付出的成本,而擁有資源的人也要主動提供獎學金、教學補助、實習機會等,幫助所有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最大的成效。

學會創業家的思維與行動,就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成就自己的美國夢。

李察・舒茲提醒不要輕忽大學教育,大學教育仍然有幫助學生成功的驅動力。但我們必須幫助學生習得創新、創造與創業的能力。創業教育能讓學生的思考更有創造力,能找尋機會解決困境,能同理他人,願意承擔風險,願意在成長的過程中接受失敗,能把熱情或想法轉換成真的能經營的生意。學會創業家的思維與行動,學生就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成就自己的夢想。

李察・舒茲認為,分享那些不能複製的夢幻創業故事是沒有意義的,傳授行得通、可操作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所謂的「創業教育」,就是指導年輕人能用正確的思維,把他們的人生機會最大化。

 

核稿編輯:李柏鋒

 

 

《商益》是一個新成立的財經商業媒體,相信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我們的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訂閱我們的 Substack

 

 

原始出處:
Best Buy founder: What every US college should teach their students
延伸閱讀:
Y Combinator:新創公司如何在景氣不佳時活下去?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