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home執行長專訪3/ 電商疫情紅利消退 張瑜珊:消費習慣已不可逆
疫情紅利退場,電商業者為吸引消費者上門,紛紛出招衝高流量和轉換率,缺乏資金的小型平台恐更難生存。PChome 執行長張瑜珊認為,電商消費習慣已不可逆,當陳列品牌、商品和價格都差不多,經營策略勢必得融入更多巧思。
本文來自合作媒體中央社,商益獲授權轉載。
PChome 網路家庭執行長張瑜珊踏入電商產業超過 10 年,於 2012 年創立親子社群電商平台「媽咪愛」,去年 8 月來到 PChome,對業界生態有更深入的觀察與見解。
「綜合型電商我們還有很多努力空間,在個人化的理解上,可以做得更好。」張瑜珊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消費者進入綜合型電商網站,第一個動作就是搜尋關鍵字,只找想買或已經知道的商品,停留時間有限。
張瑜珊認為,電商百貨商品有很多和消費者溝通的不同切角,每一個品類都可以更深入經營。如何在移動端針對不同族群創造需求,塑造更多「逛」的感覺,將是PChome 的課題,還有很多嘗試和挑戰的空間。
電商消費習慣不可逆 樣貌變多更加碎片化
就電商產業來看,可分為綜合型、垂直型、品牌電商等類別,實體零售店面也開始跨足虛擬通路,甚至外送平台 foodpanda 和 Uber Eats 都可以視為某種形式的電商。廣義而言,電商是指「在網路上賣東西」的行為。
目前國內綜合型電商有 PChome、momo、Yahoo 奇摩,蝦皮則是從 C2C(消費者對消費者)業務跨足 B2C(企業對消費者)。張瑜珊認為,市場上想再打造另一家綜合型電商頗有難度,因為 B2C 業務的供應鏈管理、物流基礎設施和消費保障,都要用比一般電商更高的標準看待,通常需要長時間和大量資金投入,才有辦法累積相當可觀的用戶資料。
從垂直型電商來看,不僅保健食品品牌跨足電商可以經營得有聲有色,也有像 Pinkoi這樣主打設計師族群的網站,甚至超商店長建立 LINE 群組也能賣東西。
「電商愈來愈多樣貌,或更加碎片化」張瑜珊認為,消費者願意在網路購物的頻次越來越高,已經變成一種不可逆的消費習慣。
網紅帶貨威脅電商?張瑜珊:各有角色相輔相成
網紅直播帶貨已成為品牌行銷主要手法之一,透過網紅本身的社群凝聚力,幫品牌拓展潛在消費者,有時更會搭配贈獎活動,提升粉絲觀看動機。而網紅直播帶貨是否會對電商造成威脅或商機流失,也成為電商業者討論的話題。
看在張瑜珊眼裡,網紅是可以合作的對象,而非競爭者。事實上,今年第 1 季網家就已經找上部分網紅和 KOL(Key Opinion Leader,意見領袖)合作,可以讓 PChome服務接觸到更多元的族群。
「網紅更多心力放在個人魅力、經營與粉絲之間的信任,還要打扮得美美的去做直播,但是網紅要跟這麼多的供應商談價格,與電商平台可以相輔相成。」張瑜珊分析,網紅要開直播又要收單、出貨,自己處理太辛苦;電商平台擅長金流和物流,有不少合作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網路購物還得小心詐騙猖獗的問題。詐騙集團現在會假冒網購買家,透過臉書粉絲團或 LINE 隨機發送 QR Code 條碼,誘騙賣家進入假造的電商網站,騙取個人資訊、密碼或信用卡號。
張瑜珊坦言,確實有在關注詐騙問題,有些詐騙網站長得很像電商平台,PChome 透過合作廠商 Gogolook 的偵測及同步通報來防範,也會提供給 165 反詐騙專線追查。
她也強調,詐騙網站與網家用戶個資無關,網家資安向來採取非常高的標準,不僅設有資安長,也長期配合政府單位在網家平台上宣導反詐騙觀念,消費者可以放心使用。

圖片來源:中央社
責任編輯:陳涵書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PChome執行長專訪1 / 空降執行長扭轉虧損,張瑜珊雞尾酒理論帶老網家翻身
PChome執行長專訪2 / 曾拒絕蘋果的學霸 賈伯斯給張瑜珊一句話受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