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經 2023/03/07

中國2/3地方政府巨額債務拖累經濟 可能引發金融危機

中國今年要重振經濟預料困難重重,華爾街日報今天引述研究指出,有 2/3 地方政府的未償還債務超過 2022 年收入的 120%,這些巨額債務拖累國內經濟成長,也不排除地方政府會違約引發金融危機。

中央社
Photo Credit:Getty Images

本文來自合作媒體中央社,商益獲授權轉載。

報導形容,中國試圖從 1970 年代以來其中一個最差的經濟成長時期再起步,卻受到地方政府巨額債務拖累,這些債務在疫情期間膨脹並開始到了危急關頭。

報導指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清零」防疫政策使地方政府要為大規模檢測和封控作出巨額開支;中國為打擊房地產市場的過度槓桿,導致賣地量急劇下降,大大減少地方政府的收入。

標普全球(S&P Global)的計算顯示,中國 2/3 的地方政府現在有可能突破北京當局設定的非官方債務門檻,其未償還債務超過去年收入的 120%。

據中國官方統計,中國 31 個省級政府總計背負約 5.1 兆美元(約新台幣 152 兆元)的債務,其中包括本地和外國投資者持有的債券,還未包括透過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籌集的債務。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工具近年激增,用於為基礎設施建設和其他支出項目提供資金。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這些地方政府融資工具帶來的債務今年預計達到近 10 兆美元。

根據歐盟的數據,截至 2022 年第 3 季,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平台總計籌集的債務超過了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的政府債務總和。

總部位於紐約的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調查顯示,中國約 1/3 的主要城市連僅僅償付欠債的利息都有困難,一個極端例子是甘肅省省會蘭州,2021 年的利息支出相當於財政收入的 74%。

中國一家大型評級機構的子公司聯合評級國際(Lianhe Ratings Global)的研究顯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背負的 842 億美元境外債務中,約 84% 將在 2023 年至 2025 年到期。

儘管經濟學家不排除中國地方政府違約而引發金融危機,但真正令人擔心的是地方政府將不得不繼續削減開支、延後投資或採取其他行動來應對債權人討債,這樣會損害未來多年地方的發展。

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白提斯(Michael Pettis)表示,「這些地方債務引發的真正麻煩不是金融危機,而是會導致未來多年都難以分攤這些債務的成本」。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政府不願意推行使地方政府財政更穩定的措施,如實施房地產稅以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因為這樣在政治上不得人心,也可能削弱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出售更多國有資產可能違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目標,就是利用國有企業實現戰略意圖,如關鍵技術的自給自足。

報導說,這意味著當地居民,尤其是公務員,可能會面臨更多的降薪和服務減少情況,地方政府或會減少投資基礎設施。

 

責任編輯:陳涵書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彭博:中國政府要求國企停用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蘋果增加對台供應鏈訂單 降低對中國依賴
美中貿易開戰後,美國與中國科技巨頭的興衰消長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