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賣掉 Intel 吧!晶圓代工市佔僅 1%跟台積電能比嗎?
半導體巨頭 Intel(INTC.US)重拾晶圓代工業務,試圖對抗台積電(2330)和南韓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等亞洲晶片製造商的主導地位。然而,華爾街分析師並不看好這項策略,直言 Intel 與對手有一大段差距,根本不是同個量級,對業績助益有限。
本文來自合作媒體 MoneyDJ,商益獲授權轉載。
《Barron’s》報導,美國銀行全球研究(Bofa Global Research)分析師 Vivek Arya 3 月 5 日出具研究報告,重申給予 Intel「遜於大盤」(Underperform)評級,目標價為每股 25 美元。Intel 3 月 6 日收盤價為 25.99 美元。
Arya 在報告中寫道,Intel 選擇垂直整合的IDM(Integrated Design Manufacturing,整合元件)商業模式,也就是包括半導體產品、晶片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和販售皆在同一企業完成,不但需要高度資本密集,還要高階人才和技術勞動力,成為 Intel 面臨的結構性挑戰。
另外,基於 Arm 架構的 PC 和伺服器晶片崛起,一步步瓜分 Intel x86 架構晶片市場,雙方大戰才剛拉開序幕。
Arya 舉例,蘋果(Apple)在自研晶片方面一直動作頻頻,其中,蘋果自主研發的Arm 架構「M1」處理器,在 PC 處理器市場的市佔率已攀升至 10%。
Arya 指出,Intel 晶圓代工業務也面臨艱鉅挑戰,在全球晶圓代工市佔率僅 1%,看不到市場龍頭台積電 57% 的車尾燈。他直言,Intel 晶圓代工不僅在技術上輸給台積電和三星,以規模來看,也不是同一個量級的競賽。
外媒先前報導,由於疫情紅利不再,PC 市場翻轉為供大於求,PC 晶片需求明顯轉冷,Intel 2 月 22 日宣佈將股息大砍 6 成,保留銀彈在手,用於充實營運,為 Intel 自 2000 年以來首次砍股息。
責任編輯:陳涵書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從台積電的創業簡報與募資簡報,看張忠謀如何創新半導體的商業模式?
【晶片戰爭】拜登政府把晶片短缺解讀為供應鏈問題對嗎?關鍵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