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接受查理羅斯專訪,談到投資的頓悟、美國的百年經濟
巴菲特過去數次接受知名主持人查理羅斯的專訪,在 2022 年 4 月,波克夏股東會前,巴菲特再次接受查理羅斯的專訪,談及一些敏感話題,也巧妙避開一些不想碰觸的議題。
巴菲特過去數次接受知名主持人查理羅斯的專訪,在 2022 年 4 月,波克夏股東會前,巴菲特再次接受查理羅斯的專訪,談及一些敏感話題,也巧妙避開一些不想碰觸的議題。
以下整理出一些值得深思的內容,也建議大家自行觀看這一場 75 分鐘的專訪,已免費公開在查理羅斯的網站上。
巴菲特怎麼進行大筆的投資?
巴菲特以如果要投資波克夏為例,需要知道的是波克夏能不能值更多錢?這很簡單,不是去看明天,其實巴菲特甚至希望明天波克夏的股價能下跌,巴菲特真正在乎的是十年、二十年之後能不能比現在更有價值?這就是巴菲特看投資的方式。
巴菲特認為,如果沒有股市的話,人們在投資企業上會做得更好,很多人說股市這個市場最大的優勢就是流動性,你可以在一秒內又買又賣,但是巴菲特完全不覺得這是好事,因為人們根本沒有花應該花的時間,去了解他們到底買了什麼事業?
巴菲特比較,當人們買房子的時候,可能看了好幾個月,才能真的了解房子的價值,並且知道他們將持有這個喜歡的房子十年或更久的時間,巴菲特覺得人們應該也這樣看待自己投資的事業。
巴菲特投資的頓悟:從挑股票到挑公司
巴菲特自己承認,小時候挑股票,不是挑公司,自己有整套的選股規則,很喜歡看著股價漲漲跌跌,也會自己畫線圖,看所有技術分析的書,巴菲特其實是 11 歲左右就讀完所有跟股票相關的資料,基本上是整個奧馬哈公共圖書館,非常癡迷,甚至認為 11 歲的時候,對股市的機制了解得比現在還多。
前面的八年,巴菲特以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預測股價會怎麼變化,直到 19 歲的時候,讀了葛拉漢的《智慧型股票投資人》,才發現自己根本完全做錯了,巴菲特重整了整個思維,學到要成為公司的擁有者。
從那時候開始,巴菲特再也沒有買過任何股票,因為買的是一個一個的事業,只是這些公司的股票剛好公開交易而已,巴菲特也不再關心幾天、幾週、幾個月或是幾年後的股價漲跌。巴菲特認為自己不知道股市會怎麼變化,但是卻非常了解一門生意和事業的本質。
投資需要聰明才智嗎?
巴菲特認為自己並不是特別聰明,只是一個熱愛自己工作的人,甚至說智商 170 的人也許投資表現會比 120 的人還糟,因為會以為自己比實際上更聰明,但我們已經看到一堆聰明人經營的基金終究還是爆了。
巴菲特提醒大家,投資需要正確的動機,九成的人買股票並不是出自正確的動機,大多數人想要的是下個禮拜股價會上漲,但巴菲特看的是一家公司未來二三十年可能的表現,大多數人在股票下跌時會擔心,巴菲特則是很開心可以買更多,更多什麼呢?一家企業的所有權。
什麼會為巴菲特帶來快樂?
巴菲特回答,首先,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巴菲特說:「我知道隨著時間過去,我總是會贏的,我不是在買股票,而是在買傑出的企業,當股票下跌,我能買更多,就會很快樂。」
第二,能夠被人們信任。巴菲特寧願跟一群很棒的夥伴一起工作,而不是自己一個人坐在辦公室,即便自己做事可能賺更多。巴菲特說:「我喜歡人們信任我而把儲蓄交給我投資,但交給我的不只是錢,還有他們的未來,而且他們幾乎都很願意投資一輩子,並沒有在 65 歲退休之後把錢拿去蓋城堡之類的,就是一直把錢放在我這裡投資。」
巴菲特提醒,人生就是選擇你想做什麼(what you do),以及你想跟誰一起做(who you do it with)。
巴菲特談美國的百年經濟發展奇蹟
查理羅斯問到美國的經濟,有人會覺得有錢人太有錢,現在又有通膨的壓力,巴菲特怎麼看呢?
巴菲特回答自己無法預測任何總體經濟的發展,但樂觀看待,因為自己生活在一個非常偉大的國家(美國),同時也舉了一個例子。巴菲特認為,現在的每一個人,包括收入最低的那 2% 的美國人,都過著比巴菲特六歲那時候的世界首富洛克斐勒更好的生活,現在每一個美國人,都可以獲得比洛克斐勒更好的醫藥、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娛樂和更好的交通,任何事情都能做得比洛克斐勒更好。
巴菲特回想自己的一輩子時間,美國的經濟成長有多麽傑出,洛克斐勒想看足球賽,他必須想辦法去球場,但是現在任何美國人卻更能享受球賽的樂趣,可以在家裡看轉播,甚至還有精彩畫面重播,螢幕很大、音響很棒,不管是用 iPhone 或是電腦,都可以輕易看到球賽。巴菲特總是對美國的經濟發展感到不可置信。
資本主義,商業就是最大的公益
巴菲特也承認,貧富不均的確存在,但認為重點在於資本主義創造了更好的生活。巴菲特舉例,1923 年的福特汽車,一年製造 200 萬台車子,也就是有好幾百萬人因此而受惠。巴菲特再舉例,愛迪生做了很棒的發明,賺了一些錢,但重點是他的成就是讓全世界都受益啊!
巴菲特提醒,不管你是誰,有錢或貧窮,你如果看的是市場上一個小時的勞力所能帶給你的價值,比較一下一百年前和現在,你會發現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差距。有人會說這是文明進程的爭議,好像有窮人就是不文明,但巴菲特認為這就是資本主義,也許有人會不滿,但沒有完美的制度,巴菲特認為最終有政府當裁判,政府會告訴資本家該怎麼做。
巴菲特認爲大家太關注資本家所擁有的東西,但是太少關注資本家所創造的東西,最有錢的人會把全世界的東西吃光光嗎?不可能啊!巴菲特談到自己,從 1958 年開始住在同一棟房子已經半個世紀以上了,開著一台老車上班,但已經擁有所有自己所需要的了!巴菲特也說不會想買第二間、第五間房子,因為知道那會帶來更多麻煩而已。
蘋果之所以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公司,是因為它創造的價值。馬斯克的特斯拉市值高於其他所有車廠的總和,因為他有對的點子,而且能夠成功生產出來,這就是美國,是一個能夠實現夢想的地方。巴菲特強調,重點是帶來什麼價值?
也許有人覺得有問題,但巴菲特認為美國擁有目前為止最好的政府,怎麼這麼確定呢?因為巴菲特已經看了 91 年了,美國的政府總會越來越好,沒有一個時期例外,不是每個領域都會進步,因為美國有過大蕭條、有過南北內戰,現在還有疫情,巴菲特還保證將來會有糟糕的事情。
但是,巴菲特總是看到美國的企業繼續往前走,美國的政府繼續往前走,更重要的是美國的人民也繼續往前走。這樣的精神,讓美國總是越來越好。
核稿編輯:陳涵書
《商益》是一個新成立的財經商業媒體,相信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我們的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訂閱我們的 Subst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