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NFT只是加密資產交易的小眾市場 不適合大眾投資
中央銀行示警,非同質化代幣(NFT)目前僅是加密資產交易的小眾市場、流動性低。NFT 投資風險高,並不適合作為一般大眾的投資標的。
本文來自合作媒體中央社,商益獲授權轉載。
中央銀行示警,非同質化代幣(NFT)目前僅是加密資產交易的小眾市場、流動性低,且研究指出,NFT 發行時即第一手購入者,僅 28.5% 在轉賣時獲利;NFT 投資風險高,並不適合作為一般大眾的投資標的。
中央銀行在理監事會議會後參考資料中,特別以一個章節說明「去中心化金融(DeFi)及非同質化代幣(NFT)之發展與風險議題」。
央行指出,DeFi 本身可能有資訊不對稱與詐欺、市場誠信、非法活動、營運與技術、治理和外溢到傳統金融市場等 6 大風險。

央行指出,NFT 前身是比特幣衍生出的有色幣(Colored Coin),2017 年加密龐克(CryptoPunks)及謎戀貓(CryptoKitties)曾引發一波熱潮,去年則因藝術品拍賣、新遊戲模式及名人參與,帶動 NFT 炒作風潮。
在 NFT 市場發展現況,央行表示,藝術品與收藏品為目前 NFT 市場交易主流,遊戲類別雖因去年受益於「邊玩邊賺」(play-to-earn)的炒作熱潮,讓交易筆數攀升;但就整體交易金額而言,仍以單價較高的藝術品與收藏品類別占大宗。
央行表示,NFT 只是加密資產交易的小眾市場,流動性低,購入後不易轉手。目前用來發行各種加密資產的以太坊平台,活躍錢包數約 40 萬個,但 NFT 活躍錢包數不及 2 萬個、占比僅 4%,且較去年 11 月單日近 12 萬個的高峰已大幅減少。此外,NFT 經初級市場上市銷售後,在次級市場的轉手率不高。
央行指出,NFT 只是一種區塊鏈上的特殊代幣,可用來記載任意數據,是否可表彰其代表商品的所有權,尚有疑義;即使 NFT 真能代表商品所有權,其投資風險仍然很高,不適合作為一般大眾的投資標的。
央行表示,NFT 市場充斥虛偽交易,藉此營造 NFT 交投熱絡假象,且 NFT 市場多數參與者並未獲利。Chainalysis 研究指出,NFT 發行時即第一手購入者,僅 28.5% 在轉賣時會獲利;另在區塊鏈上產製出的 NFT,有 1/3 最終未能銷售出去。
央行也認為,NFT 市場目前仍存在許多問題,除了取得 NFT 並不一定代表取得商品的所有權、消費者可能買到抄襲、詐騙或造假的 NFT 外,NFT 與比特幣等其他加密資產使用相同的區塊鏈技術,也連帶承擔相同的技術風險。
央行指出,買賣 NFT 亦可能涉及洗錢等不法交易,而將 NFT 碎片化也可能會涉及證券發行等募資或吸金行為;目前大多數國家尚未把 NFT 納入監理,難以期待消費者受到周延保護。
原始出處:
6月16日央行理監事會後記者會簡報
6月16日央行理監事會後記者會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