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經 2023/02/10

1月CPI大漲3.04%,房租飆漲2.44%創26年半最大漲幅

通膨威力驚人,主計總處公布 1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 3.04%,其中房租大漲 2.44%,創 26 年半最大漲幅。主計總處官員指出,除了維修成本高漲,房東考量通膨壓力,於合約到期後漲租可能也有影響。

中央社
Photo Credit:Getty Images

本文來自合作媒體中央社(1)、(2),商益獲授權轉載。

主計總處公布 1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大漲 3.04%,創半年新高水準,令人憂心通膨壓力升溫,主計總處官員解釋,農曆春節效應以及蔬菜基期偏低,是 CPI 漲幅擴大的因素。

1 月 CPI 年增率衝上 3.04%,不只再次突破 3%,也創下去年 8 月以來新高紀錄;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 CPI 漲幅達 2.98%。

行政院主計總處

主計總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說明,1 月 CPI 漲幅擴大有兩大因素,一是今年春節假期較早,全部落在 1 月,採購需求加上部分服務類項目(如旅遊團費、計程車資等)循例加價,推升 CPI 漲勢;如果扣除春節因素,1 月 CPI 年漲 2.78%、核心 CPI 則為2.7%。

另外一個原因是蔬菜價格與天候有很大關係,曹志弘表示,去年 1 月天候平穩,菜價偏低,今年有寒流,令菜價漲幅擴大,年漲 28.25%,不只是 17 個月以來最大漲幅,更推升 CPI 總指數上漲 0.18 個百分點。

曹志弘表示,每年 1、2 月都會受到春節落點不同,影響當月 CPI 漲幅,建議以 1、2月平均來看會較準確;今年 1 月 CPI 漲幅較高,但前 2 月 CPI 平均漲幅料將與去年12 月約 2.7% 的水準差異不大。

媒體關注,近期迷克夏、鬍鬚張、八方雲集接連喊漲,是否意味外食費正醞釀新一波漲勢,曹志弘回答,先前外食費月增率趨於平緩,但最近部分廠商陸續調漲價格,導致 1 月外食費月增率達 0.48%,漲幅擴大,後續必須持續觀察,如有漲價,CPI 將如實反映。

曹志弘表示,當前 CPI 漲幅 3% 上下,和過去相比處於偏高水準,民眾還是認為漲幅不只如此,統計與感受有明顯落差,主因是 CPI 除了民眾常購買的品項,也同時涵蓋不常購買的品項,平均起來才是 2% 至 3% 的結果。

主計總處列舉今年 1 月 CPI 的 368 個查價項目群中變動影響較大者,高麗菜大漲58.06%、國外旅遊團費漲 42.48%、旅館住宿費也漲了 27.55%,鮭魚上漲23.64%、雞蛋漲 16.56%、沙拉油及調理油漲 14.17%。

民眾經常購買的西式早點(如漢堡、三明治)漲 8.06%、豬肉漲 7.60%、麵包漲7.17%、中式早點(如燒餅、飯糰)漲 6.78%、鮮奶漲 5.87%、中式米食(如便當、滷肉飯)漲 4.48%、中式麵食(如炒麵、小籠包)漲 4.37% 等。

雖然物價水準居高,曹志弘表示,隨著主要國家央行實施貨幣緊縮政策,透過抑制需求打擊通膨,國際原物料價格趨於平穩,以新台幣計價的進口物價指數漲幅也持續收斂、1 月降至 6.96%,「國內輸入性通膨壓力沒有完全舒緩,但壓力已經減輕」。

曹志弘表示,未來不確定因素還是很多,不過只要國際原物料價格未再出現大幅波動,有助於減緩物價上漲壓力,放眼國外,主要國家 CPI 漲幅也都逐步收斂。

為了如實反映國內物價變動,主計總處國民所得統計評審會專案審查會議已在去年 12月審議 110 年基期各種物價指數改編作業,調整過後,CPI 的 7 大基本分類中,仍以食物類權數占 25.4% 居首,居住類占 24.2% 次之。

與 105 年基期比較,食物類權數增加 1.7 個百分點,主因外食費支出增加,而居住類增加 1.5 個百分點,主因是住宅租金(含自有住宅設算)支出成長所致。

 

責任編輯:陳涵書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主計處修訂消費者物價指數權數,食物、居住類上調最多,今年1月CPI適用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